送窦清淑

· 许衡
初来识君面,此行见君心。 匡时有长策,虑远忧且深。 俗情取近效,雅意入幽沈。 人生贵所依,所依贵知音。 知音得长布,身将比黄金。 我本贫贱士,多思委相寻。 未得办一饭,胡为遽分襟。 征鸿出远塞,西风动疏林。 去去渺万里,何年酒同斟? 含情望无极,白云障孤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匡时:治理国家,挽救时局。
  • 长策:长远有效的策略。
  • 俗情:世俗的情感和看法。
  • 近效:眼前的成效或利益。
  • 雅意:高雅的意愿或深远的思考。
  • 幽沈:深沉,深远。
  • 知音:理解自己的人,知己。
  • 遽分襟:突然分别。
  • 征鸿:远行的鸿雁,常用来比喻远行的人。
  • 疏林:稀疏的树林。
  • :遮挡。
  • 孤岑:孤独的山峰。

翻译

初次见面时,我认识了你的面容,这次相遇,我看到了你的内心。你有治理国家的长远策略,思考深远,忧虑深重。世俗之人追求眼前的成效,而你的意愿却深远高雅。人生最宝贵的是有所依靠,而所依靠的贵在有知音。如果得到了长久的支持,那么身体就比黄金还要珍贵。我本是贫贱之士,常常思考如何委身相寻。还未有机会为你准备一顿饭,为何突然就要分别?远行的鸿雁飞出边塞,西风吹动着稀疏的树林。离去后,我们将相隔万里,何时才能再次共饮?含着深情望向远方,无边的云彩遮挡了孤独的山峰。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窦清淑的深厚情谊和对其高尚品质的赞赏。诗中,“匡时有长策,虑远忧且深”描绘了窦清淑的远见卓识和深沉忧国之情,而“知音得长布,身将比黄金”则体现了诗人对知音的珍视。末句“含情望无极,白云障孤岑”以景结情,通过描绘征鸿远行、西风疏林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和未来相聚的期盼,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许衡

许衡

元怀孟河内人,字仲平,号鲁斋。性嗜学。从姚枢得宋二程及朱熹著作,居苏门,与枢及窦默相讲习,以行道为己任。宪宗四年,忽必烈召为京兆提学,及即位,授国子祭酒。至元二年,命议事中书省,乃上疏言事。谓“北方之有中夏者,必行汉法乃能长久”,并指出欲使“累朝勋旧改从亡国之俗”,阻力必大。多奏陈,然其言多秘,世罕得闻。又定朝仪、官制。拜中书左丞,劾阿合马专权罔上,蠹政害民。改授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选蒙古子弟教之。又领太史院事,与郭守敬修《授时历》成。以疾归。卒谥文正。有《读易私言》、《鲁斋遗书》。 ► 57篇诗文

许衡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