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淮南廖参谋秋夕见过之作

扬州从事夜相寻,无限新诗月下吟。 初服已惊玄发长,高情犹向碧云深。 语馀时举一杯酒,坐久方闻四处砧。 不逐繁华访闲散,知君摆落俗人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扬州从事:指在扬州任职的官员。
  • 初服:指刚穿上的衣服,这里可能指新衣或官服。
  • 玄发:黑色的头发,指年轻。
  • 高情:高尚的情操或情怀。
  • 碧云:比喻高远的志向或理想。
  • (zhēn):捣衣石,这里指捣衣声,常用来象征秋思或离愁。
  • 不逐繁华:不追随繁华热闹。
  • 摆落:摆脱。

翻译

扬州的官员夜里来访,带来了无数新作的诗篇,在月光下吟咏。 刚穿上的衣服让人惊讶地发现黑发已长,高尚的情怀如同碧云般深远。 谈话之余不时举杯饮酒,坐得久了才听到四处传来的捣衣声。 不追随繁华去拜访闲散之人,知道你已经摆脱了世俗之心。

赏析

这首诗是刘禹锡对扬州官员秋夕来访的答谢之作。诗中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诗意,通过“新诗月下吟”展现了文化交流的美好场景。诗人赞美了来访者的年轻与高尚情操,通过“玄发长”和“碧云深”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对方的青春与远大志向。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来访者超脱世俗、追求精神交流的赞赏。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高尚情操的向往。

刘禹锡

刘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8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