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至云安寄兵部韩侍郎中书白舍人二公近曾远守故有属焉

天外巴子国,山头白帝城。 波清蜀柹尽,云散楚台倾。 迅濑下哮吼,两岸势争衡。 阴风鬼神过,暴雨蛟龙生。 硖断见孤邑,江流照飞甍。 蛮军击严鼓,笮马引双旌。 望阙遥拜舞,分庭备将迎。 铜符一以合,文墨纷来萦。 暮色四山起,愁猿数处声。 重关群吏散,静视寒灯明。 故人青霞意,飞舞集蓬瀛。 昔曾在池籞,应知鱼鸟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巴子国:古国名,在今四川东部。
  • 白帝城:古城名,在今重庆奉节东白帝山上。
  • 蜀柹:蜀地的柿子,这里指蜀地的果实。
  • 楚台:楚地的台阁。
  • 迅濑:急流。
  • 哮吼:形容水声大。
  • 争衡:争强斗胜。
  • 飞甍:飞檐,形容建筑的华丽。
  • 蛮军:指当地的军队。
  • 笮马:用竹篾编制的马。
  • 铜符:古代用铜制成的符节,用以证明身份或命令。
  • 文墨:文书工作。
  • 池籞:池塘和苑囿。

翻译

从遥远的巴子国之外,山巅上是白帝城的遗址。 清澈的波涛洗净了蜀地的果实,云雾散去,楚地的台阁也显得倾斜。 急流中传来水声的哮吼,两岸的山势争相显露其雄伟。 阴风中仿佛有鬼神经过,暴雨中似乎有蛟龙诞生。 断崖之下可见孤立的城邑,江水映照着飞檐的建筑。 当地的军队敲击着严鼓,笮马引领着双旌前行。 望向皇城遥遥拜舞,准备迎接和送行。 铜符一旦合上,文书工作便纷至沓来。 暮色中四面山峦升起,数处传来愁猿的哀鸣。 重重的关隘中群吏已散,静静地凝视着寒灯的光明。 故人有着青霞般的志向,飞舞在蓬瀛仙境。 昔日曾在池塘和苑囿中,应当了解鱼鸟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刘禹锡在巴子国和白帝城附近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壮丽的山水风光和深沉的历史感慨。诗中“波清蜀柹尽,云散楚台倾”等句,以景寓情,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末句提及“故人青霞意,飞舞集蓬瀛”,则寄托了对友人的思念及对理想境界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刘禹锡诗歌的独特魅力。

刘禹锡

刘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8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