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鹤林寺

道林隐形胜,向背临层霄。 松覆山殿冷,花藏溪路遥。 珊珊宝幡挂,焰焰明灯烧。 迟日半空谷,春风连上潮。 少凭水木兴,暂令身心调。 愿谢携手客,兹山禅诵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綦毋潜:唐代诗人。
  • 道林:指鹤林寺所在的山林。
  • 隐形胜:指山林幽深,景色优美,仿佛隐藏着胜景。
  • 向背:指山的正面和背面。
  • 层霄:高耸入云的山峰。
  • 珊珊:形容宝幡轻轻摇曳的样子。
  • 宝幡:佛教寺庙中悬挂的彩色旗帜。
  • 焰焰:形容灯光明亮。
  • 迟日:夕阳。
  • 少凭:稍微依靠。
  • 水木:指自然景色。
  • 暂令:暂时使。
  • 身心调:身心得到调和。
  • 愿谢:愿意辞别。
  • 携手客:一起游玩的朋友。
  • 兹山:这座山。
  • 禅诵饶:指山中禅修和诵经的环境丰富。

翻译

鹤林寺所在的山林幽深而美丽,山峰高耸入云,正面背面都面对着层层的云霄。松树覆盖在山殿之上,使得山殿显得更加冷清;花朵隐藏在溪路远处,使得溪路显得更加遥远。寺庙中悬挂的宝幡轻轻摇曳,明亮的灯光燃烧着。夕阳照耀在半空的山谷中,春风吹拂着连绵的海潮。我稍微依靠着这自然的景色,暂时使我的身心得到了调和。我愿意辞别一起游玩的朋友,留在这座山中,享受丰富的禅修和诵经生活。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鹤林寺及其周围的自然景色,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林的幽静与美丽。诗中运用了对仗和意象叠加的手法,如“松覆山殿冷,花藏溪路遥”,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和意境深度。同时,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禅修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唐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心灵宁静的生活态度。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綦毋潜

綦毋潜

綦毋潜(生卒年不详),字孝通,虔州(今江西南康)人,唐代著名诗人。约开元十四年(约726年)前后进士及第,授宜寿(今陕西周至)尉,迁右拾遗,终官著作郎,安史之乱后归隐,游江淮一代,后不知所终。綦毋潜才名盛于当时,与许多著名诗人如:李颀、王维、张九龄、储光羲、孟浩然、卢象、高适、韦应物过从甚密,其诗清丽典雅,恬淡适然,后人认为他诗风接近王维。《全唐诗》收录其诗1卷,共26首,内容多为记述与士大夫寻幽访隐的情趣,代表作《春泛若耶溪》选入《唐诗三百首》。 ► 2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