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曹璩归越中旧隐诗

行尽潇湘万里馀,少逢知己忆吾庐。 数间茅屋閒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 地远何当随计吏,策成终自诣公车。 剡中若问连州事,唯有千山画不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潇湘(xiāo xiāng):指湖南省的湘江流域。
  • (yú):剩余,此处指行程的余下部分。
  • 吾庐(wú lú):我的家。
  • (xián):同“闲”,安静、空闲。
  • (zhǎn):小杯子。
  • 计吏(jì lì):古代负责记录和统计的官员。
  • (yì):前往,到达。
  • 公车(gōng chē):古代官府的马车,也指官府。
  • 剡中(shàn zhōng):地名,今浙江省嵊州市。
  • 连州(lián zhōu):地名,今广东省连州市。

翻译

走过了潇湘的万里路程,很少遇到知己,我思念着我的家。 几间茅草屋静静地临水而建,一盏秋天的灯光下,我在夜晚读书。 地处偏远,何时才能跟随计吏,最终策马成功,前往官府。 如果你在剡中问起连州的事情,只有那里的千山美景,画中也无法比拟。

赏析

这首诗是刘禹锡送别友人曹璩归越中旧隐时所作。诗中,刘禹锡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以及对自己隐居生活的向往。首联写自己行旅中的孤独和对知己的渴望,颔联描绘了自己简朴而宁静的隐居生活。颈联和尾联则表达了对未来可能出仕的期待,以及对连州自然美景的赞美。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向往自然的生活态度。

刘禹锡

刘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8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