鶗鴂吟

朝阳有鸣凤,不闻千万祀。 鶗鴂摧众芳,晨间先入耳。 秋风白露晞,从是尔啼时。 如何上春日,唧唧满庭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鶗鴂(tí jué):即杜鹃鸟,又名子规。
  • (sì):年。
  • :摧残,使凋谢。
  • (xī):干燥。
  • 上春:指农历正月。

翻译

朝阳中有凤凰鸣叫,却未曾听闻它鸣叫千万年。 杜鹃鸟摧残了众芳,清晨时分它的叫声先入耳中。 秋风中白露已干,从此便是你啼叫的时候。 为何在初春的日子里,你的叫声满庭飞舞。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凤凰与杜鹃的鸣叫,表达了作者对时序变迁和生命短暂的感慨。诗中,“朝阳有鸣凤,不闻千万祀”描绘了凤凰的稀有与神秘,而“鶗鴂摧众芳,晨间先入耳”则突出了杜鹃的常见与破坏性。后两句“秋风白露晞,从是尔啼时。如何上春日,唧唧满庭飞”进一步以杜鹃的啼叫为线索,抒发了对春光易逝的哀愁。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生命无常的深刻认识。

刘禹锡

刘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8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