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五首

季子憔悴时,妇见不下机。 买臣负薪日,妻亦弃如遗。 一朝黄金多,佩印衣锦归。 去妻不敢视,妇嫂强依依。 富贵家人重,贫贱妻子欺。 奈何贫富间,可移亲爱志。 遂使中人心,汲汲求富贵。 又令下人力,各竞锥刀利。 随分归舍来,一取妻孥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季子:指战国时期的苏秦,字季子,曾因游说诸侯不成功而贫困潦倒。
  •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 买臣:指汉代的朱买臣,曾因贫穷而卖柴为生。
  • 负薪:背着柴火,指卖柴。
  • 佩印衣锦归:指功成名就,衣锦还乡。
  • 去妻:被遗弃的妻子。
  • 妇嫂:指妻子的姐妹。
  • 汲汲:形容急切追求的样子。
  • 锥刀利:比喻微小的利益。
  • 随分:按照本分。
  • 妻孥:妻子和儿女。

翻译

当季子贫困潦倒时,他的妻子连织布机都不下来看他一眼。朱买臣卖柴为生的时候,他的妻子也离他而去。但一旦他们获得了财富,佩戴官印,穿着锦衣回乡,被遗弃的妻子不敢正视他们,而妻子的姐妹们则强装亲近。富贵时家人看重你,贫贱时连妻子都会欺负你。为何在贫富之间,亲情和爱情可以改变呢?这使得中等阶层的人急切地追求富贵。又使得下层人民,各自争夺微小的利益。按照本分回家,只为了取悦妻子和儿女。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季子和买臣在贫富不同境遇下的家庭关系变化,深刻揭示了社会现实中的势利和人情冷暖。白居易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直击人心,表达了对贫富差距下人性变化的无奈和批判。诗中“富贵家人重,贫贱妻子欺”一句,道出了社会对贫富态度的极端反差,而“奈何贫富间,可移亲爱志”则进一步质疑了这种基于物质条件变化的人际关系。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社会不公和人性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真挚情感的渴望。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