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病

老与病相仍,华簪发不胜。 行多朝散药,睡少夜停灯。 禄食分供鹤,朝衣减施僧。 性多移不得,郡政谩如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衰病:年老多病。
  • 相仍:相继,连续不断。
  • 华簪:华贵的簪子,比喻显贵的官职。
  • 不胜:无法承受,这里指头发稀疏,簪子显得沉重。
  • 朝散药:早晨散步时携带的药物。
  • 夜停灯:夜晚不熄灯,指因病痛而难以入睡。
  • 禄食:俸禄,官员的薪水。
  • 分供鹤:分出一部分俸禄来供养鹤,比喻生活奢侈。
  • 朝衣:朝服,官员上朝时穿的衣服。
  • 减施僧:减少施舍给僧人的物品,指节俭。
  • 性多移不得:性格难以改变。
  • 郡政谩如绳:郡政,指地方行政事务;谩,通“慢”,缓慢;如绳,比喻严格或拘束。

翻译

年老与疾病接连不断,华贵的簪子因为头发稀疏而显得沉重。早晨散步时总是带着药物,夜晚因病痛而难以入睡,灯光常亮。用一部分俸禄来供养鹤,减少施舍给僧人的物品以示节俭。性格难以改变,地方行政事务处理得缓慢而严格。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白居易晚年生活的写照,通过“衰病”二字贯穿全诗,反映了诗人晚年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诗中“华簪发不胜”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衰老的无奈,而“行多朝散药,睡少夜停灯”则进一步以日常生活的细节,展现了病痛对生活的深刻影响。后两句“禄食分供鹤,朝衣减施僧”则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既有一定的奢侈,也有节俭的一面。最后两句“性多移不得,郡政谩如绳”则表达了诗人性格的坚定和处理政务的严谨。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展现了白居易晚年的生活面貌和内心世界。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