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陶潜体诗十六首

原生衣百结,颜子食一箪。 欢然乐其志,有以忘饥寒。 今我何人哉,德不及先贤。 衣食幸相属,胡为不自安。 况兹清渭曲,居处安且闲。 榆柳百馀树,茅茨十数间。 寒负檐下日,热濯涧底泉。 日出犹未起,日入已复眠。 西风满村巷,清凉八月天。 但有鸡犬声,不闻车马喧。 时倾一尊酒,坐望东南山。 稚侄初学步,牵衣戏我前。 即此自可乐,庶几颜与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原生:指原宪,春秋时鲁国人,孔子的弟子,以安贫乐道著称。
  • 颜子:指颜回,孔子的弟子,以德行著称,生活简朴。
  • (dān):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
  • 胡为:为何。
  • 清渭曲:清澈的渭水弯曲处,这里指白居易居住的地方。
  • 榆柳:榆树和柳树。
  • 茅茨:茅草屋顶,指简陋的房屋。
  • (zhuó):洗涤。
  • 西风:秋风。
  • :古代盛酒的器具。
  • 稚侄:年幼的侄子。
  • 庶几:或许可以,表示希望。

翻译

原宪穿着打满补丁的衣服,颜回用一箪饭就能满足。他们愉快地追求自己的志向,忘记了饥饿和寒冷。我现在是什么人呢,我的德行不及先贤。我有幸衣食无忧,为何不能安心呢。何况我居住在这清澈的渭水弯曲处,生活安定而闲适。这里有百余棵榆树和柳树,十几间茅草屋。寒冷时背靠屋檐下的阳光,炎热时在涧底的泉水里洗涤。太阳升起时还未起床,太阳落山时已经入睡。秋风穿过村庄的小巷,八月的天气清凉宜人。只听到鸡犬的声音,听不到车马的喧嚣。有时倒一杯酒,坐着眺望东南方的山。年幼的侄子刚开始学步,拉着我的衣服在我面前玩耍。这样的生活自得其乐,或许可以与颜回和原宪相比。

赏析

这首诗是白居易对自己简朴生活的写照,通过对原宪和颜回的引用,表达了对先贤安贫乐道精神的向往。诗中描绘的田园生活场景,如榆柳、茅茨、涧泉等,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热爱。通过对比自己的生活与先贤的生活,诗人表达了一种自足和满足的心态,同时也展现了对简朴生活的赞美和对世俗繁华的超脱。整首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反映了白居易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