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物二首

椿寿八千春,槿花不经宿。 中间复何有,冉冉孤生竹。 竹身三年老,竹色四时绿。 虽谢椿有馀,犹胜槿不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椿寿:指椿树的寿命,古人认为椿树长寿,常用来比喻长寿。
  • 八千春:极言其长寿,非实指。
  • 槿花:即木槿花,朝开暮落,生命短暂。
  • 不经宿:不能经历一个夜晚,形容生命短暂。
  • 冉冉:形容竹子生长缓慢的样子。
  • 孤生竹:单独生长的竹子。
  • 竹身:竹子的主干。
  • 四时:四季。
  • 虽谢:虽然凋谢。
  • 有馀:有余,意指虽然凋谢,但仍有剩余的价值或意义。
  • 不足:不够,意指虽然存在,但价值或意义不足。

翻译

椿树的寿命可达八千年,而槿花却连一夜都难以维持。 在这两者之间还有什么呢?是那缓缓生长的孤独竹子。 竹子的主干三年便显老态,但竹色却四季常绿。 尽管椿树凋谢了,但它的价值依然超过槿花,因为槿花的存在实在微不足道。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椿树、槿花和竹子三种植物的生命特征,表达了作者对生命价值的思考。椿树象征长寿,槿花代表短暂,而竹子则介于两者之间,既有衰老的一面,又有常青的一面。作者认为,尽管椿树会凋谢,但其长寿的价值远超槿花的短暂美丽。这反映了作者对生命持久价值的肯定,以及对短暂表象的淡漠。诗中的比喻生动,意境深远,体现了白居易诗歌的哲理性和艺术性。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