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昌二年春题池西小楼
花边春水水边楼,一坐经今四十秋。
望月桥倾三遍换,采莲船破五回修。
园林一半成乔木,邻里三分作白头。
苏李冥蒙随烛灭,陈樊漂泊逐萍流。
虽贫眼下无妨乐,纵病心中不与愁。
自笑灵光岿然在,春来游得且须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会昌二年:公元842年,唐武宗的年号。
- 池西小楼:白居易家中的一个小楼,位于池塘西侧。
- 一坐经今四十秋:意指自从第一次坐在这里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四十年。
- 望月桥:可能是池塘上的一座桥,常用于观赏月亮。
- 采莲船:用于采摘莲花的船只。
- 乔木:高大的树木。
- 白头:指年老。
- 苏李冥蒙:指苏武和李陵,两位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这里可能指他们的故事或影响已经远去。
- 陈樊漂泊:陈平和樊哙,两位汉代著名的人物,这里可能指他们的故事或影响已经消逝。
- 逐萍流:像浮萍一样随波逐流,形容漂泊不定的生活。
- 灵光:指人的智慧或精神。
- 岿然:稳固不动的样子。
翻译
在花丛边的春水旁有一座小楼,自从我第一次坐在这里至今已过了四十年。 那座观赏月亮的桥已经翻修了三次,采莲的小船也破了五次,修了五次。 园林中有一半已经长成了高大的树木,邻里中也有三分之二的人已经白发苍苍。 苏武和李陵的故事已经随着烛光消逝,陈平和樊哙的传说也像浮萍一样随波逐流。 虽然贫穷,但眼前的快乐不受影响;即使生病,心中的忧愁也不会增加。 我自嘲我的智慧和精神依然稳固,春天来了,我应该尽情地游玩。
赏析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晚年时所作,反映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态度。诗中通过对池西小楼周围景物的描绘,展现了时间的变迁和人生的无常。白居易以平静的心态面对生活的贫困和疾病,表达了一种超脱和乐观的生活哲学。诗的最后两句“虽贫眼下无妨乐,纵病心中不与愁”和“自笑灵光岿然在,春来游得且须游”更是体现了他的豁达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白居易晚年诗歌的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