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城北原作

野色何莽苍,秋声亦萧疏。 风吹黄埃起,落日驱征车。 何代此开国,封疆百里馀。 古今不相待,朝市无常居。 昔人城邑中,今变为丘墟。 昔人墓田中,今化为里闾。 废兴相催迫,日月互居诸。 世变无遗风,焉能知其初。 行人千载后,怀古空踌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莽苍(mǎng cāng):形容景色迷茫。
  • 萧疏:稀疏,稀少。
  • 黄埃:黄色的尘土。
  • 封疆:疆界,领土。
  • 朝市:朝廷和市集,泛指都市。
  • 丘墟:废墟,荒地。
  • 里闾:村落,乡里。
  • 居诸:指日月,源自《诗经·邶风·柏舟》:“日居月诸,照临下土。”
  • 踌躇(chóu chú):犹豫不决,徘徊不前。

翻译

野外的景色多么迷茫,秋天的声音也显得稀疏。 风吹起了黄色的尘土,落日照耀着驱赶的马车。 这是哪个朝代建立的国家,拥有百里多的疆土。 古今时代不相互等待,都市的繁华无常定居。 过去人们的城邑,现在变成了废墟。 过去人们的墓地,现在变成了村落。 兴衰更迭催促着,日月交替照耀着。 世事变迁,旧风俗已无存,怎能知道它最初的模样。 行人在千年之后,怀念古人,心中充满犹豫和徘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冀城北原的荒凉景象,通过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诗中,“野色何莽苍,秋声亦萧疏”以景入情,烘托出一种苍茫、萧瑟的氛围。后文通过对“昔人城邑”与“今变为丘墟”、“昔人墓田”与“今化为里闾”的对比,深刻反映了时间的无情和历史的沧桑。最后两句“行人千载后,怀古空踌躇”则抒发了诗人对过往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体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感和人生感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白居易诗歌中的佳作。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