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古

九折无停波,三光如转烛。 玄珠人不识,徒爱燕赵玉。 祖龙已深惑,汉氏远徇欲。 骊山与茂陵,相对秋草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九折:多次曲折,比喻世事多变。
  • 三光:指日、月、星。
  • 转烛:比喻世事变化无常,如烛光随风转动。
  • 玄珠:比喻深奥的道理或珍贵的事物。
  • 燕赵玉:指燕赵地区的玉石,这里比喻表面的华丽。
  • 祖龙:指秦始皇。
  • 深惑:深深迷惑。
  • 汉氏:指汉朝的皇帝。
  • 徇欲:追求私欲。
  • 骊山:秦始皇的陵墓所在地。
  • 茂陵:汉武帝的陵墓所在地。

翻译

世事多变如波澜不息,日月星辰如烛光般转瞬即逝。 深奥的真理无人能识,人们只爱燕赵之地华丽的玉石。 秦始皇已深陷迷惑,汉朝的皇帝们也远赴他乡追求私欲。 骊山与茂陵,两座陵墓相对,只见秋草依旧绿。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世事的无常和人们对于表面华丽的追求,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变迁和人性弱点的深刻洞察。诗中“九折无停波,三光如转烛”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多变,而“玄珠人不识,徒爱燕赵玉”则批判了人们对于深层次真理的无知和对表面虚荣的追求。最后通过对秦始皇和汉武帝陵墓的描写,暗示了权力和欲望的空虚,以及历史人物最终归于尘土的悲凉。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性和历史感。

司马扎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扎,一作礼。侨居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宣宗大中(公元847年-公元858年)时人,与储嗣宗同时。应举不第,终生落拓,奔走四方,备极艰辛。事迹散见其诗与《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其诗颇能体察民生疾苦,有讽谕之旨。诗风古朴,无晚唐浮艳习气,实为当时之佼佼者。其《宫怨》一诗,颇为周容所称赏,谓“较蕴藉,不碍大雅”(《春酒堂诗话》)。许学夷亦评其诗“间有远韵,亦能成篇”(《诗源辨体》卷三一)。辛文房则谓其与王周等人“皆气卑格下”(《唐才子传》卷一〇)。《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司马先辈集》一卷,今已佚。《全唐诗》存诗一卷。 ► 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