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草怨

种田望雨多,雨多长蓬蒿。 亦念官赋急,宁知荷锄劳。 亭午霁日明,邻翁醉陶陶。 乡吏不到门,禾黍苗自高。 独有辛苦者,屡为州县徭。 罢锄田又废,恋乡不忍逃。 出门吏相促,邻家满仓谷。 邻翁不可告,尽日向田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亭午:正午。
  • 霁日:雨后天晴的太阳。
  • 陶陶:快乐的样子。
  • 禾黍:泛指庄稼。
  • :劳役。
  • 罢锄:停止耕作。
  • 相促:相互催促。

翻译

种田的人盼望雨水多,但雨水过多却会长出许多杂草。 虽然知道官府的赋税紧迫,但怎能忽视扛锄劳作的辛苦。 正午时分,雨后天晴的阳光明媚,邻居的老翁正快乐地醉酒。 乡里的官吏不来敲门,庄稼的苗自然长得高。 只有那些辛苦劳作的人,屡次被州县的劳役所累。 停止耕作后田地荒废,留恋家乡不忍逃离。 出门时官吏相互催促,邻居家的谷仓满满。 无法向邻居老翁诉说,只能整天对着田地哭泣。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描绘了农民的艰辛与官吏的冷漠,以及邻里之间的贫富差距。诗中,“种田望雨多,雨多长蓬蒿”反映了农民对自然条件的依赖与无奈,而“亭午霁日明,邻翁醉陶陶”则突显了邻里间的差异。最后,“邻翁不可告,尽日向田哭”深刻表达了农民的孤独与无助。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深沉,揭示了社会现实中的不公与苦难。

司马扎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扎,一作礼。侨居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宣宗大中(公元847年-公元858年)时人,与储嗣宗同时。应举不第,终生落拓,奔走四方,备极艰辛。事迹散见其诗与《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其诗颇能体察民生疾苦,有讽谕之旨。诗风古朴,无晚唐浮艳习气,实为当时之佼佼者。其《宫怨》一诗,颇为周容所称赏,谓“较蕴藉,不碍大雅”(《春酒堂诗话》)。许学夷亦评其诗“间有远韵,亦能成篇”(《诗源辨体》卷三一)。辛文房则谓其与王周等人“皆气卑格下”(《唐才子传》卷一〇)。《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司马先辈集》一卷,今已佚。《全唐诗》存诗一卷。 ► 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