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花者
少壮彼何人,种花荒苑外。
不知力田苦,却笑耕耘辈。
当春卖春色,来往经几代。
长安甲第多,处处花堪爱。
良金不惜费,竞取园中最。
一蕊才占烟,歌声已高会。
自言种花地,终日拥轩盖。
农夫官役时,独与花相对。
那令卖花者,久为生人害。
贵粟不贵花,生人自应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少壮:年轻力壮的人。
- 力田:辛勤耕作。
- 耕耘辈:从事耕作的人。
- 甲第:豪门贵族的宅第。
- 良金不惜费:不惜花费大量的金钱。
- 轩盖:华美的车盖,代指高官或贵族的车驾。
- 官役:官府的差役。
- 贵粟:重视粮食。
- 生人:人民,百姓。
- 泰:安宁,安泰。
翻译
年轻的壮士是何人,在荒废的苑外种花。 不知辛勤耕作的辛苦,却嘲笑那些耕田的人。 春天来临时卖春色,来来往往经历了多少代。 长安城中的豪门贵族众多,每个地方的花都令人喜爱。 不惜花费大量的金钱,争相购买园中最美的花。 一朵花才刚刚绽放,歌声就已经响彻云霄。 自称种花的地方,整天都有华美的车驾来往。 农夫被官府差役时,只有花与他相伴。 那卖花的人,长久以来成了人们的祸害。 重视粮食而不是花,人民自然会安泰。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种花者与耕田者的不同境遇,揭示了社会中存在的价值观偏差。诗中,种花者因其所种之花受到贵族的追捧而显得得意洋洋,而耕田者则默默无闻,辛勤耕作。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诗的最后两句“贵粟不贵花,生人自应泰”,更是直接点出了问题的核心,即社会应当重视粮食生产,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而不是过分追求奢侈的享受。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对民生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