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花者

少壮彼何人,种花荒苑外。 不知力田苦,却笑耕耘辈。 当春卖春色,来往经几代。 长安甲第多,处处花堪爱。 良金不惜费,竞取园中最。 一蕊才占烟,歌声已高会。 自言种花地,终日拥轩盖。 农夫官役时,独与花相对。 那令卖花者,久为生人害。 贵粟不贵花,生人自应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少壮:年轻力壮的人。
  • 力田:辛勤耕作。
  • 耕耘辈:从事耕作的人。
  • 甲第:豪门贵族的宅第。
  • 良金不惜费:不惜花费大量的金钱。
  • 轩盖:华美的车盖,代指高官或贵族的车驾。
  • 官役:官府的差役。
  • 贵粟:重视粮食。
  • 生人:人民,百姓。
  • :安宁,安泰。

翻译

年轻的壮士是何人,在荒废的苑外种花。 不知辛勤耕作的辛苦,却嘲笑那些耕田的人。 春天来临时卖春色,来来往往经历了多少代。 长安城中的豪门贵族众多,每个地方的花都令人喜爱。 不惜花费大量的金钱,争相购买园中最美的花。 一朵花才刚刚绽放,歌声就已经响彻云霄。 自称种花的地方,整天都有华美的车驾来往。 农夫被官府差役时,只有花与他相伴。 那卖花的人,长久以来成了人们的祸害。 重视粮食而不是花,人民自然会安泰。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种花者与耕田者的不同境遇,揭示了社会中存在的价值观偏差。诗中,种花者因其所种之花受到贵族的追捧而显得得意洋洋,而耕田者则默默无闻,辛勤耕作。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诗的最后两句“贵粟不贵花,生人自应泰”,更是直接点出了问题的核心,即社会应当重视粮食生产,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而不是过分追求奢侈的享受。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对民生的深切关怀。

司马扎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扎,一作礼。侨居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宣宗大中(公元847年-公元858年)时人,与储嗣宗同时。应举不第,终生落拓,奔走四方,备极艰辛。事迹散见其诗与《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其诗颇能体察民生疾苦,有讽谕之旨。诗风古朴,无晚唐浮艳习气,实为当时之佼佼者。其《宫怨》一诗,颇为周容所称赏,谓“较蕴藉,不碍大雅”(《春酒堂诗话》)。许学夷亦评其诗“间有远韵,亦能成篇”(《诗源辨体》卷三一)。辛文房则谓其与王周等人“皆气卑格下”(《唐才子传》卷一〇)。《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司马先辈集》一卷,今已佚。《全唐诗》存诗一卷。 ► 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