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周礼九夏系文九夏歌九篇王夏
王有虎臣,锡之鈇钺。
征彼不惠,一扑而灭。
王有虎臣,锡之圭瓒。
征彼不享,一烘而泮。
王有掌讶,侦尔疆理。
王有掌客,馈尔饔饩。
何以乐之,金石九奏。
何以锡之,龙旂九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虎臣:勇猛如虎的臣子。
- 锡:赐予。
- 鈇钺(fū yuè):古代的兵器,这里指赐予的权力象征。
- 不惠:不仁慈,不施恩惠。
- 一扑而灭:一击即灭。
- 圭瓒(guī zàn):古代的玉制礼器,这里指赐予的荣誉象征。
- 不享:不享受,不接受。
- 一烘而泮:一烧即化。
- 掌讶:掌管边疆的官员。
- 疆理:边疆的管理。
- 掌客:掌管接待宾客的官员。
- 饔饩(yōng xì):古代指熟食和生肉,这里指接待宾客的饮食。
- 金石九奏:指用金石制作的乐器演奏九次,表示最高的礼遇。
- 龙旂九旒(lóng qí jiǔ liú):龙旗上有九条飘带,是古代帝王的仪仗。
翻译
王拥有勇猛如虎的臣子,赐予他们象征权力的鈇钺。 征讨那些不施恩惠的人,一击即能将其消灭。 王拥有勇猛如虎的臣子,赐予他们象征荣誉的圭瓒。 征讨那些不接受恩惠的人,一烧即能将其化解。 王有掌管边疆的官员,侦察和管理你的疆域。 王有掌管接待宾客的官员,提供给你丰盛的饮食。 用什么来取悦你呢?用金石制作的乐器演奏九次。 用什么来赐予你呢?用龙旗上有九条飘带的仪仗。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述王的威严和权力,以及他对臣子的赏赐,展现了古代帝王的统治方式和礼仪制度。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物,如鈇钺、圭瓒、龙旂九旒等,来强调王的权威和对臣子的赏识。同时,通过“一扑而灭”和“一烘而泮”的表述,形象地描绘了王的力量和决断。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庄严,体现了唐代诗歌的雄浑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