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洛下

汉庭重少身宜退,洛下闲居迹可逃。 趁伴入朝应老丑,寻春放醉尚粗豪。 诗携綵纸新装卷,酒典绯花旧赐袍。 曾在东方千骑上,至今躞蹀马头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汉庭:指汉朝的朝廷,这里借指唐朝的朝廷。
  • 重少:重视年轻人。
  • 身宜退:自己应该退隐。
  • 洛下:指洛阳。
  • 闲居:闲散地居住。
  • 迹可逃:可以逃避世俗的纷扰。
  • 趁伴:趁着有伴。
  • 入朝:进入朝廷。
  • 应老丑:应该显得老态龙钟。
  • 寻春:寻找春天的乐趣。
  • 放醉:尽情饮酒至醉。
  • 尚粗豪:仍然保持着粗犷豪放的性格。
  • 诗携綵纸:带着彩色的纸张准备写诗。
  • 新装卷:新装订的诗卷。
  • 酒典绯花:酒和红色的花朵,这里指酒和赏花。
  • 旧赐袍:以前皇帝赐予的袍子。
  • 东方千骑:指东方的大官,千骑是古代官员的仪仗。
  • 躞蹀(xiè dié):小步行走的样子。
  • 马头高:马头昂起,形容骑马的姿态。

翻译

在唐朝朝廷重视年轻人的时候,我应该选择退隐,洛阳的闲居生活可以让我逃避世俗的纷扰。趁着有伴的时候进入朝廷,虽然显得老态龙钟,但寻找春天的乐趣,尽情饮酒至醉,我仍然保持着粗犷豪放的性格。我带着彩色的纸张准备写诗,新装订的诗卷,酒和红色的花朵,这些都是以前皇帝赐予的袍子所象征的。我曾在东方的大官位置上,至今骑马时马头依然昂起,显得威风凛凛。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白居易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诗中,“汉庭重少身宜退”一句,既反映了他对时局的看法,也表达了他个人的退隐之志。后文通过对洛阳闲居生活的描绘,以及对过去官场生活的回忆,展现了他内心的矛盾和选择。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白居易诗歌的典型风格。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