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成大行皇帝挽歌词四首奉敕撰进

化成同轨表清平,恩结连枝感圣明。 帝与九龄虽吉梦,山呼万岁是虚声。 月低仪仗辞兰路,风引笳箫入柏城。 老病龙髯攀不及,东周退傅最伤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化成:教化成功。
  • 同轨:古代称诸侯或大夫的灵车同用一条轨辙,后引申为同路而行,这里指全国统一。
  • 表清平:表明国家太平。
  • 恩结:恩情深厚。
  • 连枝:比喻关系亲密,如同连理枝。
  • 圣明:指皇帝的英明。
  • 九龄:指长寿,传说中九十岁的老人。
  • 山呼万岁:古代臣民对皇帝的祝颂之词,形容声音响亮。
  • 虚声:空洞的声音,没有实际意义。
  • 月低:月亮低垂,形容夜晚。
  • 仪仗:皇帝出行时所用的仪仗队。
  • 兰路:指皇帝的御道。
  • 笳箫:古代的乐器,这里指哀乐。
  • 柏城:指皇帝的陵墓,因多植柏树而得名。
  • 龙髯:龙的胡须,比喻皇帝。
  • 东周退傅:指东周时期的贤臣退隐。

翻译

教化成功,全国统一,表明国家太平,皇帝的恩情深厚,如同连理枝,我们感激皇帝的英明。皇帝与九十岁的老人一样长寿,虽然是个吉祥的梦,但山呼万岁的声音只是空洞的。月亮低垂,仪仗队离开了御道,风中传来哀乐,进入了皇帝的陵墓。老病之身无法攀附皇帝,东周时期的贤臣退隐,最是令人伤感。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对已故皇帝的哀悼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太平和皇帝恩德的赞颂。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同轨”、“连枝”、“九龄”等,来描绘皇帝的伟大和国家的繁荣。后两句则通过“月低仪仗”、“风引笳箫”等景象,营造出一种哀伤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对皇帝逝世的深切悲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白居易作为唐代大诗人的高超艺术成就。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