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
惨澹岁云暮,穷阴动经旬。
霜风裂人面,冰雪摧车轮。
而我当是时,独不知苦辛。
晨炊廪有米,夕爨厨有薪。
夹帽长覆耳,重裘宽裹身。
加之一杯酒,煦妪如阳春。
洛城士与庶,比屋多饥贫。
何处炉有火,谁家甑无尘。
如我饱煖者,百人无一人。
安得不惭愧,放歌聊自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惨澹(cǎn dàn):凄凉、暗淡。
- 岁云暮:年末,岁末。
- 穷阴:连续的阴天。
- 动经旬:持续了十天。
- 霜风:寒风。
- 裂人面:形容寒风刺骨,如同裂开人的脸。
- 冰雪:冰和雪。
- 摧车轮:使车轮受损,形容道路艰难。
- 廪(lǐn):仓库。
- 爨(cuàn):烧火做饭。
- 夹帽:两边有护耳的帽子。
- 重裘(qiú):厚重的皮衣。
- 煦妪(xù yù):温暖。
- 阳春:温暖的春天。
- 士与庶:士人和普通百姓。
- 比屋:邻居。
- 甑(zèng):古代的一种炊具。
- 饱煖(nuǎn):吃得饱,穿得暖。
翻译
年末的景象凄凉暗淡,连续的阴天已经持续了十天。 寒风刺骨,如同裂开人的脸,冰雪使车轮受损。 而在这时,我却独自不知道苦辛。 早晨做饭仓库里有米,晚上烧火厨房有柴。 戴着两边有护耳的帽子,穿着厚重的皮衣宽松地裹着身体。 再加上一杯酒,温暖如春。 洛阳城中的士人和普通百姓,大多数都饥寒交迫。 哪里有火炉,谁家的炊具没有灰尘。 像我这样吃得饱穿得暖的人,百人中没有一人。 我怎能不感到惭愧,只能放歌自陈。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岁末的所见所感。诗中,白居易通过对比自己与洛城百姓的生活状况,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贫富差距的深刻感受。诗的前半部分描述了严冬的寒冷和艰难,后半部分则突出了自己相对优越的生活条件,以及由此产生的愧疚感。白居易以朴实无华的语言,直抒胸臆,展现了其深厚的人文关怀和道德自觉。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