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枝妓

平铺一合锦筵开,连击三声画鼓催。 红蜡烛移桃叶起,紫罗衫动柘枝来。 带垂钿胯花腰重,帽转金铃雪面回。 看即曲终留不住,云飘雨送向阳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柘枝:古代一种舞蹈,起源于西域,后传入中原。
  • 锦筵:华丽的席子或舞台。
  • 画鼓:装饰华丽的鼓。
  • 桃叶:可能指桃叶扇,一种古代的扇子。
  • 紫罗衫:紫色的轻薄衣物,常用于舞蹈服饰。
  • 钿胯:装饰有金钿的腰带。
  • 金铃:装饰在帽子上的小铃铛。
  • 雪面:形容舞者的面容洁白如雪。
  • 阳台:神话中神女居住的地方,这里比喻舞者如仙女般飘然离去。

翻译

华丽的舞台平铺开来,三声连击的画鼓催促着开始。 红蜡烛的光影随着桃叶扇的摆动而起舞,紫罗衫的舞者随着柘枝舞的节奏而来。 腰间垂挂着装饰金钿的腰带,显得花腰更加沉重,帽子上的金铃随着舞步转动,雪白的面容回眸一笑。 曲终人散,留不住这美妙的瞬间,如同云雨飘向神话中的阳台,舞者如仙女般飘然而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华丽的舞蹈表演,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舞蹈的节奏感和舞者的风采。诗中“红蜡烛移桃叶起,紫罗衫动柘枝来”巧妙地运用了对仗和色彩对比,增强了视觉冲击力。结尾的“云飘雨送向阳台”则带有神话色彩,赋予了舞蹈一种超凡脱俗的美感,表达了诗人对舞蹈艺术的高度赞美和留恋之情。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