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厅有树晚荣早凋人不识名因题其上

浔阳郡厅后,有树不知名。 秋先梧桐落,春后桃李荣。 五月始萌动,八月已凋零。 左右皆松桂,四时郁青青。 岂量雨露恩,沾濡不均平。 荣枯各有分,天地本无情。 顾我亦相类,早衰向晚成。 形骸少多病,三十不丰盈。 毛鬓早改变,四十白髭生。 谁教两萧索,相对此江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浔阳:今江西省九江市。
  • 郡厅:郡守的官署。
  • 梧桐:一种落叶乔木,秋天落叶。
  • 桃李:指桃树和李树,春天开花。
  • 萌动:开始生长。
  • 沾濡:沾湿,这里指受到恩泽。
  • 荣枯:繁荣与枯萎。
  • 相类:相似。
  • 早衰:过早衰老。
  • 晚成:晚年才有所成就。
  • 毛鬓:头发和鬓角。
  • 白髭:白胡子。
  • 萧索:寂寞冷落。

翻译

在浔阳郡的官署后面,有一棵树,人们不知道它的名字。它在秋天比梧桐更早落叶,春天又比桃李更晚开花。五月开始发芽,八月就已经凋零。周围都是松树和桂树,四季常青。这棵树得到的雨露恩泽似乎不均匀,繁荣与枯萎各有定数,天地本来就是无情的。

我看着这棵树,觉得它和我有些相似,早衰而晚年才有所成就。我的身体多病,三十岁就不再丰满。头发和鬓角早早改变,四十岁就有了白胡子。是谁让我们两个如此寂寞冷落,相对坐在这江城之中。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郡厅后一棵不知名树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早衰晚成的感慨。诗中,树的早凋晚荣与诗人的早衰晚成相映成趣,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命运不公的深刻感受。同时,诗人的自画像也透露出一种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情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白居易诗歌的独特魅力。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