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夏西山诸佛刹效初盛体为排律十首

杖履遵山麓,栏杆列涧阿。 飞梁攒泰岱,画拱压岷峨。 实阁慈恩近,雕宫净饭多。 天台浮海峤,岳麓控江沱。 振锡啼猿下,登堂法雁过。 焚香驯怖鸽,乞食叩灵鼍。 曲径穿黄叶,回廊步绿莎。 崖亭交竹树,石室挂藤萝。 万亿先明藏,三千窣堵波。 双林开觉路,八水渡恒河。 白足依龙树,缁衣住鸟窠。 禅灯围帝释,梵乐奏仙娥。 雪窦偏宜颂,云门不厌诃。 大悲观自在,上首阿难陀。 幻梦清圆觉,真如会密多。 将纫居士服,一榻伴维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排律(pái lǜ):古代诗歌体裁之一,每首十句。
  • 泰岱(tài dài):指泰山和岱宗。
  • 岷峨(mín é):指岷山的高峻。
  • 慈恩(cí ēn):佛教名胜之一。
  • 天台(tiān tái):佛教名山之一。
  • 海峤(hǎi qiáo):海中的山峰。
  • 岳麓(yuè lù):指岳阳楼所在地。
  • 江沱(jiāng tuó):指江水的汇合处。
  • 振锡(zhèn xī):指振动僧杖。
  • 法雁(fǎ yàn):指传法的僧人。
  • 怖鸽(bù gē):指畏惧的鸽子。
  • 灵鼍(líng tuó):传说中的神龟。
  • 黄叶(huáng yè):指枯黄的落叶。
  • 绿莎(lǜ suō):指绿色的草丛。
  • 竹树(zhú shù):指竹子。
  • 藤萝(téng luó):指藤蔓。
  • 窣堵波(sū dǔ bō):佛教名词,指烦恼之海。
  • 龙树(lóng shù):佛教传说中的树木。
  • 维摩(wéi mó):佛教传说中的高僧。

翻译

在夏季结束时,西山上的佛寺们开始展现初期的繁荣景象,这是排律诗的开篇。 我踏着拐杖,顺着山麓,栏杆沿着涧谷一路排列。 飞檐聚集在泰山和岱宗的风格,画栋压在高峻的岷山之上。 寺庙里充满了慈悲的氛围,供奉的食物也很丰盛。 天台寺如同浮在海上的山峰,岳麓寺控制着江水的交汇处。 僧人振动着手中的僧杖,猿猴在堂上啼叫,法雁飞过。 点燃香火驱赶恐惧的鸽子,乞求食物,向灵鼍祈求。 曲径穿过枯黄的落叶,回廊上铺满绿色的草丛。 崖亭间交错着竹子和藤蔓,石室上挂满了藤萝。 这里藏有无数珍贵的佛经,如同三千烦恼之海。 双林开辟了觉者的道路,八水渡过恒河。 僧人依靠龙树修行,穿着缁衣住在鸟巢中。 禅灯围绕着释迦牟尼佛,梵乐奏响,仙女起舞。 雪窦寺特别适合吟颂,云门寺则不厌其烦地诵经。 大悲寺展现了自在的境界,阿难陀坐在首位。 幻梦清净的觉悟,真如法门见密多菩萨。 将纫居士穿着僧袍,与维摩高僧同坐一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佛寺的景象,通过描写寺庙的建筑、自然环境和僧侣的生活,展现了一幅宁静祥和、充满信仰与智慧的画面。诗人运用排律诗的形式,将各种景物描绘得淋漓尽致,展现出佛教文化的瑰丽和庄严。整体氛围清幽,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安详。

胡应麟

明金华府兰溪人,字元瑞,号少室山人,更号石羊生。万历间举人,久不第。筑室山中,购书四万余卷,记诵淹博,多所撰著。曾携诗谒王世贞,为世贞激赏。有《少室山房类稿》、《少室山房笔丛》、《诗薮》。 ► 4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