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六首感事作
君不见波间蜃,吞吐楼台倏千仞。君不见岩间蛛,四张罗网迷空虚。
君子行善苦不足,小人济恶才有馀。沉机伏弩绊飞走,变幻诪张何不有。
术穷数尽来天刑,青冥白昼飞雷霆。君不见林甫剖棺桧丑缪,千秋永劫昭大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倏(shū):迅速,忽然。
- 四张:四面张开。
- 罗网:捕鸟的网。
- 迷空虚:使空中变得模糊不清,比喻迷惑人。
- 济恶:助长恶行。
- 沉机:深沉的计谋。
- 伏弩:埋伏的弓箭。
- 绊飞走:绊住飞禽走兽。
- 诪张(zhōu zhāng):欺骗,诡计。
- 术穷数尽:计谋用尽,无法再施展。
- 天刑:天降的惩罚。
- 青冥:天空。
- 剖棺:打开棺材。
- 桧丑缪:指奸臣秦桧的丑恶行为。
- 千秋永劫:指永远的惩罚。
- 昭大戮:公开的严厉惩罚。
翻译
你可曾见过海中的蜃景,吞吐间楼台迅速升至千仞之高。你又可曾见过岩间的蜘蛛,四面张开罗网,使空中变得模糊不清。 君子行善总是觉得不足,而小人助长恶行却总是有余。他们用深沉的计谋和埋伏的弓箭来绊住飞禽走兽,变幻莫测,诡计多端,无所不有。 当计谋用尽,无法再施展时,天降的惩罚就会到来,白昼的天空会突然响起雷霆。你可曾见过林甫打开棺材,揭示奸臣秦桧的丑恶行为,千秋万代都将永远受到严厉的惩罚。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君子与小人的行为,揭示了善恶有报的道理。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波间蜃”、“岩间蛛”等,形象地描绘了小人的狡诈和君子的不足。最后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提及,强调了恶行终将受到惩罚的主题,警示世人行善积德,远离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