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间道中

· 尹台
倦客风尘未息机,双旌马首趁残晖。 滹河水落鱼龙静,汳泽春多雁鹜归。 黑发虚名惭敝帚,青山独往泥征衣。 芙蓉玉笥菟裘计,老大空悲愿每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双旌:古代官员出行时所用的两种旗帜,这里指官员的仪仗。
  • 趁残晖:趁着夕阳的余晖。
  • 滹河:即滹沱河,流经河北的一条河流。
  • 鱼龙静:比喻世事平静,无大变动。
  • 汳泽:古代地名,今河南省开封市一带。
  • 雁鹜归:雁和鹜(鸭子)归来,指春天的景象。
  • 黑发虚名:指年轻时的名声和成就,实际上并无多大价值。
  • 惭敝帚:比喻自谦自己的东西不值钱,这里指自己的名声和成就微不足道。
  • 泥征衣:指旅途中的衣服沾满了泥巴,形容旅途艰辛。
  • 芙蓉玉笥:比喻美好的居所或计划。
  • 菟裘:古代传说中的仙境,这里指理想中的隐居之地。
  • 老大:年纪大了。
  • 愿每违:愿望常常不能实现。

翻译

疲惫的旅人还未摆脱尘世的纷扰,双旌在马首前飘扬,趁着夕阳的余晖前行。滹沱河水落潮,鱼龙安静,汳泽的春天,雁鹜归来。年轻时的名声和成就,我自愧不如,青山独往,旅途中的衣服沾满了泥巴。理想中的美好居所和隐居计划,年老时却常常无法实现,只能空悲叹。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疲惫的旅人在旅途中的感慨。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滹河的鱼龙静、汳泽的雁鹜归,反映了诗人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人的自谦和对未能实现的愿望的悲叹,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

尹台

明吉安府永新人,字崇基,号洞山先生。嘉靖十四年进士。授编修。迁国子司业,所奖拔多为名士。旋还任修撰,专理诰敕。忤仇鸾,几得罪,会鸾先被杀,乃已。严嵩欲结为姻好,拒之,遂有怨。出为南京祭酒,将行,劝嵩勿害杨继盛。历官为南京礼部尚书。留意理学,其学不傍门户,能密自体验。有《洞农堂集》。 ► 5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