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隼射:指古代的猎鹰,这里比喻武力。
- 青衿:古代学子的服装,代指学生。
- 弦诵:弦歌和诵读,指学校的教育和学习活动。
- 白屋:简陋的房屋,指贫穷的家庭。
- 童冠:指年幼的学子。
- 帙轴:书籍的卷轴,这里指书本。
- 匏笙:一种古代的乐器,用葫芦制成。
- 皓首:白发,指年老。
- 横经:横放经书,指学习。
- 铿然:形容声音响亮有力。
- 舍瑟:放下瑟,瑟是一种古代乐器,这里比喻放弃音乐,专心学习。
翻译
海上战乱的烟尘渐渐平息,令人惊讶,闽中的武力已转化为和平的蚕桑耕作。 穿着青衿的学生在各处弦歌诵读,简陋的房屋里,年轻的学子们到处迎接。 清晨的学馆里微风吹开书页,春天的学堂里细雨中匏笙声低沉。 试着探访那些白发苍苍仍在学习的人,谁能理解他们坚定地放弃音乐,专心学习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平息后闽中地区的和平景象,以及教育活动的繁荣。诗中通过“隼射化蚕耕”形象地表达了从武力到和平生产的转变。后文通过对学生学习场景的细腻描写,展现了教育的普及和学子们的热情。结尾处通过对年长学者的描写,表达了对持续学习精神的赞赏和敬意。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对和平与知识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