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朱可大廷平登岱八首

倚杖高临万玉峰,氤氲陆海散芙蓉。 寒声半落天中雨,暝色低催涧底钟。 金检谁探秦帝策,白云犹起汉时封。 君看十二侯王地,能出神宫第几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氤氲(yīn yūn):形容烟或云气浓郁。
  • 陆海:指广阔的陆地和海洋,这里比喻天空广阔无垠。
  • 芙蓉:荷花,这里比喻云雾缭绕的山峰。
  • 寒声:寒冷的声音,这里指山中的风声或雨声。
  • 暝色:暮色,傍晚时分的光线。
  • 金检:指古代帝王封禅时所用的金册。
  • 秦帝策:指秦始皇的封禅文书。
  • 汉时封:指汉武帝封禅泰山的历史事件。
  • 十二侯王地:指古代分封的十二个诸侯国。
  • 神宫:指泰山上的神庙或宫殿。

翻译

我倚着拐杖高高站在群山之巅,眼前是云雾缭绕的无数山峰,宛如散落的荷花在广阔的天空中飘荡。寒冷的山风或雨声从天空中半落,傍晚的暮色低沉,催促着山涧中的钟声响起。谁曾探寻过秦始皇封禅时所用的金册,白云依旧升起,仿佛还在纪念汉武帝的封禅。你看那古代分封的十二个诸侯国之地,能深入到神宫的第几重呢?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登泰山时的壮阔景象和深沉的历史感慨。诗中,“氤氲陆海散芙蓉”一句,以芙蓉喻山峰,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山峰云雾缭绕的美景。后文通过“寒声”、“暝色”等自然景象,以及“金检”、“秦帝策”、“汉时封”等历史典故,表达了对泰山历史文化的深切思考和敬仰。结尾的“十二侯王地”与“神宫”之问,更是引人深思,体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神秘未知的向往。

于慎行

明山东东阿人,字可远,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 13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