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月洲先生还闽二首

长铗何年归粤海,褒衣此夕入燕州。 传经正想三秋待,负笈惊看万里游。 杖屦重依春满座,琴尊数对月当楼。 不堪明发横门道,又向河桥问去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长铗(jiá):长剑。
  • 归粤海:回到广东一带。
  • 褒衣:宽大的衣服,常指古代儒生的服饰。
  • 燕州:古代地名,今河北一带。
  • 传经:传授经典学问。
  • 三秋:指秋季的三个月,也泛指秋天。
  • 负笈(jí):背着书箱,指求学。
  • 杖屦(jù):拐杖和鞋子,代指行走。
  • 琴尊:琴和酒杯,泛指文人雅士的生活用品。
  • 明发:天明出发。
  • 横门道:指京城的城门道。
  • 河桥:河上的桥梁。
  • 去舟:离去的船只。

翻译

长剑不知何时能回到广东,宽大的儒服今夜进入河北。 本想在秋天等待传授经典,却惊讶地看到背着书箱远游万里。 重逢时春意盎然,满座欢声笑语,琴声和酒杯在月光照耀的楼上。 不忍在天明时离开京城的城门道,又在河桥上询问离去的船只。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张月洲离别的深情。诗中,“长铗归粤海”与“褒衣入燕州”形成对比,展现了友人从远方归来又即将远行的情景。后两句描绘了重逢的欢乐与离别的无奈,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丰富,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感慨。

于慎行

明山东东阿人,字可远,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 13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