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右黄淮朐文学可大客也以书授其弟侄东游赋赠

南州有高士,邂逅见风流。 雅醉荆卿酒,常随郭泰舟。 穷经探鲁壁,作客佩吴钩。 门下推师授,名成两夏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江右:指长江下游以西的地区。
  • 黄淮:指黄河与淮河流域。
  • :古代地名,今江苏省连云港市西南。
  • 文学:指学问、文化。
  • 可大:人名,即黄朐的文学家可大。
  • :指客人或旅人。
  • 书授:指传授书籍或学问。
  • 东游:向东旅行。
  • 赋赠:作诗赠送。
  • 南州:泛指南方地区。
  • 高士:指品行高尚的人。
  • 邂逅:偶然相遇。
  • 风流:指才华横溢,行为不羁。
  • 雅醉:文雅地饮酒。
  • 荆卿:指荆轲,战国时期著名的刺客。
  • 郭泰舟:指东汉时期的文学家郭泰,舟指其常乘舟游学。
  • 穷经:深入研究经典。
  • 鲁壁:指孔子故居的墙壁,后用来指代儒学经典。
  • 作客:旅行在外。
  • 佩吴钩:佩戴吴地产的弯刀,象征武士身份。
  • 门下:指弟子或学生。
  • 师授:师长的传授。
  • 两夏侯:指夏侯胜和夏侯建,两位西汉时期的著名学者。

翻译

在长江下游以西的地区,有一位名叫可大的文学家,他是黄朐的客人,通过书信传授学问给他的弟侄,向东旅行时作诗赠送。

在南方,有一位品行高尚的人,我偶然遇见了他,他才华横溢,行为不羁。他文雅地饮酒,常常随着郭泰乘舟游学。他深入研究儒学经典,旅行时佩戴着象征武士身份的吴钩。他的门下弟子众多,他的学问传授被推崇,名声如同两位夏侯学者一样显赫。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慎行在南方偶遇一位高士的情景,赞美了这位高士的学问和风度。诗中通过“雅醉荆卿酒”和“常随郭泰舟”等典故,展现了高士的文雅和不羁。同时,通过“穷经探鲁壁”和“作客佩吴钩”等描述,表达了高士对学问的追求和对武士身份的尊重。最后,通过“门下推师授,名成两夏侯”的赞美,强调了高士在学问传授上的成就和声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高士的敬仰之情。

于慎行

明山东东阿人,字可远,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 13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