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二十首

登彼蓟门道,东望渔阳城。 渔阳秋草落,万里阴云生。 鸣笳弥旷野,虏骑何纵横。 羽书东西驰,刁斗日夜鸣。 一战左贤遁,再战谷蠡惊。 白骨蔽榛莽,落日空原平。 成功苟如此,安得有吞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蓟门道:古代地名,位于今北京市西南。
  • 渔阳城: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北省唐山市一带。
  • 鸣笳:古代军中乐器,此处指军队的号角声。
  • 虏骑:指敌人的骑兵。
  • 羽书:古代传递军情的文书,因用羽毛装饰而得名。
  • 刁斗:古代军中用以警戒的器具,形似斗,有柄。
  • 左贤:古代匈奴官名,此处指匈奴的将领。
  • 谷蠡:古代匈奴官名,此处指匈奴的将领。
  • 榛莽:指杂草丛生的荒地。
  • 吞声:忍住哭泣,形容悲痛至极。

翻译

登上蓟门道,向东望去是渔阳城。渔阳的秋草已凋落,万里之间阴云密布。军队的号角声在旷野中回荡,敌人的骑兵四处横行。军情文书在东西方向上急速传递,夜晚军中的刁斗声不断响起。一次战斗后,匈奴的左贤将领逃遁,再次战斗则让谷蠡将领惊慌。白骨覆盖了杂草丛生的荒地,落日照耀着空旷的原野。如果这就是所谓的成功,我们怎能不悲痛至极,忍住哭泣。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古代战场的凄凉景象,通过“渔阳秋草落”、“白骨蔽榛莽”等意象,深刻表达了战争带来的惨烈和悲痛。诗中“鸣笳弥旷野”与“刁斗日夜鸣”形成对比,前者展现了战场的广阔与敌人的猖獗,后者则突显了军队的紧张与戒备。结尾“成功苟如此,安得有吞声”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战争结果的无奈与悲愤,体现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生命的尊重。

于慎行

明山东东阿人,字可远,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 13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