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巡八首

· 尹耕
都护承恩出汉宫,行军使相陛辞同。 九边雨露旌旗湿,万乘云烟警跸雄。 蟒服尽颁中帑赐,虎头谁觅贺兰封。 朝陵不是瑶池会,按辔真存细柳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都护:古代官名,指镇守边疆的军事长官。
  • 承恩:受到皇帝的恩宠。
  • 陛辞:在朝廷上向皇帝辞行。
  • 九边:指明朝时期的九个边防重镇。
  • 万乘:指皇帝,古代以万乘之国形容国家强大。
  • 警跸:皇帝出行时,侍卫传令戒严,禁止行人。
  • 蟒服:指官员的礼服,上面绣有蟒蛇图案。
  • 中帑:国库。
  • 虎头:可能指虎符,古代调兵的凭证。
  • 贺兰:山名,位于今宁夏回族自治区。
  • 朝陵:指皇帝祭拜祖先的陵墓。
  • 瑶池会:神话中西王母在瑶池举行的宴会,比喻盛大的宴会。
  • 细柳风:比喻军纪严明,典出汉代周亚夫细柳营的故事。

翻译

都护受到皇帝的恩宠,从汉宫出发,与行军使相一同在朝廷上向皇帝辞行。九个边防重镇的雨露打湿了旌旗,皇帝出行时云烟缭绕,警跸声雄壮。蟒服由国库颁赐,谁会去寻找那象征调兵的虎符呢?朝拜陵墓并非瑶池般的盛会,而是按辔而行,真切地体现了军纪严明的细柳之风。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明朝都护出征的庄严场面,通过“九边雨露旌旗湿”和“万乘云烟警跸雄”等句,生动展现了边疆的辽阔与皇帝出行的威严。诗中“蟒服尽颁中帑赐”和“虎头谁觅贺兰封”反映了朝廷对军队的厚赐与期望。结尾的“朝陵不是瑶池会,按辔真存细柳风”则强调了军队的纪律性和庄重,与神话中的瑶池宴会形成对比,突出了军人的职责与使命。

尹耕

明蔚州卫人,字子莘。嘉靖十一年进士。性嗜酒,好谈兵。授知州,免官家居。痛恨边臣玩忽,武备废弛,作《塞语》十一篇,申明边防虏势之要害。严嵩见而才之。起知州,数月中迁兵部员外郎,出为河间知府,大修武备。旋擢河南兵备佥事,被劾下狱,戍辽左。有《朔野集》。 ► 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