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人牧羊图

· 尹耕
边庭四日始知春,沙草初青柳复新。金镝未须窥汉月,毡帷时亦静胡尘。 黄发小胡花插首,腰下宝刀光映肘。日斜驱羝入东林,草美泉香夸富有。 君不见虞庭干羽两阶陈,白雉黄熊入贡频。圣王有道四夷守,沙场闲杀射雕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边庭:边疆地区。
  • 金镝:金属箭头,这里指箭。
  • 毡帷:用毡子做的帐篷。
  • 胡尘:指胡人的活动,这里特指胡人的战争或骚扰。
  • 黄发:指年轻人,因为年轻人头发未白。
  • 小胡:年轻的胡人。
  • :公羊。
  • 虞庭:古代传说中的虞舜朝廷。
  • 干羽:古代舞蹈时用的道具,干是盾牌,羽是羽毛。
  • 两阶:指朝廷的台阶,象征朝廷。
  • 白雉:白色的野鸡,古代认为是吉祥的象征。
  • 黄熊:黄色的熊,也是吉祥的象征。
  • 四夷:古代中国周边的各民族。
  • 射雕人:指擅长射箭的胡人。

翻译

边疆地区到了四月才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沙地上的草开始变绿,柳树也长出了新叶。金属箭头还未曾瞄准汉地的月亮,毡帐中的胡人暂时停止了战争的喧嚣。

年轻的胡人头戴花饰,腰间的宝刀闪闪发光。日落时分,他们驱赶着公羊进入东边的树林,那里草地肥美,泉水香甜,他们夸耀着自己的富足。

你没看见吗?古代虞舜的朝廷中,舞蹈者手持干羽在台阶上表演,白色的野鸡和黄色的熊频繁地被作为贡品献上。圣明的君王统治下,四方民族都守规矩,边疆的沙场上,擅长射箭的胡人也闲了下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春天的景象和胡人的生活状态,通过对比和平时期的宁静与战争的喧嚣,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倦。诗中“金镝未须窥汉月,毡帷时亦静胡尘”一句,巧妙地运用了对仗和象征,表达了边疆暂时的宁静。结尾处提到虞舜朝廷的和谐景象,以及“圣王有道四夷守”,强调了和平与秩序的重要性,同时也流露出对古代圣王治世的怀念。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和平与文明的向往。

尹耕

明蔚州卫人,字子莘。嘉靖十一年进士。性嗜酒,好谈兵。授知州,免官家居。痛恨边臣玩忽,武备废弛,作《塞语》十一篇,申明边防虏势之要害。严嵩见而才之。起知州,数月中迁兵部员外郎,出为河间知府,大修武备。旋擢河南兵备佥事,被劾下狱,戍辽左。有《朔野集》。 ► 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