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谷歌八首上楚中丞

· 尹耕
阳河西带镇宁流,顺圣川南是蔚州。 比岁凶荒犹在眼,向来荼毒几曾收。 灵关背出红沙岭,直峪斜通白草沟。 封殖紫荆端在此,仓场刍粟可深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阳河:河流名,位于今河北省境内。
  • 镇宁:地名,可能指镇宁堡,明代军事要塞。
  • 顺圣川:河流名,流经今河北省张家口市一带。
  • 蔚州:古地名,今河北省蔚县。
  • 比岁:连年。
  • 凶荒:指连年的灾荒。
  • 荼毒:严重的灾害,比喻苦难。
  • 灵关: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指险要的关口。
  • 红沙岭: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直峪: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白草沟: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紫荆:指紫荆关,明代重要关隘,位于今河北省易县。
  • 仓场:仓库和场院,指粮食储备的地方。
  • 刍粟:指粮食和饲料。

翻译

阳河如带环绕着镇宁堡,顺圣川的南面是蔚州。 连年的灾荒景象仍在眼前,过去的苦难尚未完全消解。 从灵关背向红沙岭,直峪斜斜地通向白草沟。 紫荆关的稳固就在这里,仓库中的粮食和饲料需要深思熟虑的筹划。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明代边疆地区的荒凉景象和军事要塞的重要性。诗中通过对地理环境的描述,展现了边疆的艰苦和连年灾荒的惨状,同时强调了紫荆关的战略地位和粮食储备的重要性。诗人的笔触既展现了边疆的自然风貌,也透露出对国家安全的深切关怀。

尹耕

明蔚州卫人,字子莘。嘉靖十一年进士。性嗜酒,好谈兵。授知州,免官家居。痛恨边臣玩忽,武备废弛,作《塞语》十一篇,申明边防虏势之要害。严嵩见而才之。起知州,数月中迁兵部员外郎,出为河间知府,大修武备。旋擢河南兵备佥事,被劾下狱,戍辽左。有《朔野集》。 ► 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