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西山人歌寿何吏部敬庵

君不见岱宗之山海上起,云霞沃宕三千里。七十二峰峰插天,西支半落清河水。 山川回合势连绵,灵气应钟不世贤。大名谁者齐北斗,岱西山人行地仙。 山人旧隐双龙阙,左省含香陪上列。共道诗名水部传,更闻启事山公绝。 一时流品入陶甄,简要清通世所珍。三十朱轮行宝陌,衣香风动洛阳尘。 素心忽忆栖岩谷,解组归来双鬓绿。玉树多从院宇生,兰房近傍烟云筑。 山人修翛六十馀,赪颜绰约玉不如。载酒时游广里月,垂竿閒钓锦川鱼。 石闾有伴餐瑶草,玉几金床春色晓。人问已自有蓬瀛,何人更说蓬瀛好。 为翁亢节歌欲长,琼卮起寿春茫茫。泰山若砺海水竭,大年不凋齐日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岱宗:即泰山,五岳之首。
  • 沃宕:广阔无垠。
  • 七十二峰:指泰山的众多山峰。
  • 插天:形容山峰高耸入云。
  • 灵气:指山川间的神秘气息。
  • 不世贤:指非凡的贤人。
  • 行地仙:指在世间行走的仙人。
  • 双龙阙:指皇宫的门阙。
  • 左省:指朝廷的左司。
  • 含香:指官员的香囊,象征身份。
  • 水部传:指水部尚书,掌管水利。
  • 山公绝:指山公,即山神,绝指无人能及。
  • 陶甄:指选拔人才。
  • 简要清通:指选拔人才的标准,简单明了,清廉通达。
  • 朱轮:指高官的车轮。
  • 宝陌:指京城的街道。
  • 洛阳尘:指京城的繁华。
  • 素心:指纯洁的心灵。
  • 解组:指辞官。
  • 双鬓绿:指头发依然黑亮。
  • 玉树:指优秀的子弟。
  • 兰房:指高雅的居所。
  • 修翛:指长寿。
  • 赪颜:指红润的面色。
  • 广里月:指广阔的地方的月亮。
  • 锦川鱼:指美丽的河流中的鱼。
  • 石闾:指山中的居所。
  • 餐瑶草:指食用仙草。
  • 玉几金床:指华丽的家具。
  • 蓬瀛:指仙境。
  • 亢节:指高亢的气节。
  • 琼卮:指美酒。
  • 泰山若砺:指泰山如同磨刀石,比喻坚不可摧。
  • 大年不凋:指长寿不衰。

翻译

你看那泰山从海上崛起,云霞广阔无垠三千里。七十二座山峰高耸入云,西边的支脉延伸至清河。山川环绕,气势连绵,神秘气息孕育出非凡的贤人。谁能享有齐北斗的大名,岱西山人如同地仙行走世间。山人曾在皇宫门阙旧居,左司含香陪伴上列。诗名传颂如同水部尚书,山公之绝无人能及。一时之间,人才被选拔,简单明了,清廉通达,世所珍视。三十岁的高官车轮滚滚,衣香风动洛阳的繁华。纯洁的心灵忽然想起隐居山林,辞官归来,双鬓依旧黑亮。优秀的子弟在院宇中成长,高雅的居所近傍烟云。山人长寿六十余岁,面色红润如同玉石。时常载酒游赏广阔的月光,垂钓美丽的河流中的鱼。山中的居所有伴食仙草,玉几金床春色明媚。人间已有如蓬瀛的仙境,何人再说蓬瀛更美好。为翁高亢的气节歌唱,美酒举杯祝寿春光茫茫。泰山坚不可摧,海水枯竭,长寿不衰,如同日月。

赏析

这首作品赞美了岱西山人的高尚品德和非凡才华,通过描绘泰山壮丽的自然景观和山人的生活场景,展现了山人超凡脱俗的气质和长寿的美好愿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七十二峰峰插天”、“灵气应钟不世贤”等,生动地描绘了泰山的雄伟和山人的非凡。同时,通过对山人生活细节的描写,如“载酒时游广里月,垂竿閒钓锦川鱼”,展现了山人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山人高尚品质的敬仰和对长寿美好生活的向往。

于慎行

明山东东阿人,字可远,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 13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