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五月朱可大自江右来访相见喜极对酒放歌

别君春花落,思君春鸟啼。春风吹远梦,夜夜到湖西。 只言尺素迷江树,不道隔年即相遇。元方执御季常随。 德星应卜贤人聚。揽衣出迎雨满衣,秉烛相看暑气微。 炎天命驾三千里,如此交情古亦稀。笑杀山阴一夜舟,笑杀平原十日酒。 把杯脱帽双眼白,放歌大叫无不有。与君譬如双吴钩,神精会合自有由。 兴君譬如双飞燕,差池羽翼时相见。莫将逐客当沈沦,自是江湖合有人。 试观青海营中月,试望长安陌上尘。羡君红颜发盈帻,我已如霜镜中白。 回头三五少年时,半百光阴如过客。赤绳系日那得还,长鲸吸海几时乾。 灯前起舞劝君酒,何处含情可尽欢。
拼音

所属合集

#五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甲午:指明代的甲午年,具体年份需根据历史年表推算。
  • 朱可大:人名,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同僚。
  • 江右:古代地理概念,指长江下游以西地区,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江西省。
  • 尺素:古代用来书写的细长白绢,这里指书信。
  • 元方:人名,可能是朱可大的兄弟或朋友。
  • 季常:人名,可能是朱可大的兄弟或朋友。
  • 德星:古代认为德星是吉祥的象征,这里比喻贤人。
  • 吴钩:古代吴地(今江苏一带)出产的弯刀,常用来比喻武士或勇士。
  • 差池:不齐的样子,这里形容燕子飞翔时羽翼交错。
  • 沈沦:沉没,这里比喻失意或被埋没。
  • 青海:地名,位于中国西部,这里可能指边疆或边远地区。
  • 长安:古代都城,今西安,这里可能指京城或政治中心。
  • :古代男子的头巾。
  • 赤绳:传说中月老用来系夫妻的红线,这里比喻不可逆转的命运。
  • 长鲸吸海:比喻极大的吸力或消耗。

翻译

春天别离时,春花已落,思念你时,春鸟啼鸣。春风吹送着我的远梦,夜夜飞到湖的西边。 本以为书信会迷失在江边的树林中,没想到隔年就能与你相遇。元方驾车,季常随行。 德星预示着贤人的聚集。我披着衣服出门迎接,雨水湿透了衣裳,我们拿着蜡烛相见,暑气已经微弱。 炎热的天气里,你驾车行了三千里,这样的友情在古代也是罕见的。我们笑谈山阴的一夜舟行,笑谈平原的十日酒宴。 举杯畅饮,脱帽欢笑,双眼放光,放声歌唱,大叫欢呼,无所不有。与你如同两把吴钩,精神与情感自然地会合。 与你如同双飞燕,羽翼交错,时常相见。不要以为我这个被放逐的人会沉沦,自然有适合我的江湖。 试着看看青海营中的月亮,试着望望长安路上的尘埃。羡慕你红润的容颜,我的头发已经如霜白。 回首三五少年时的光景,半百的岁月如同过客。赤绳系日,时光无法倒流,长鲸吸海,何时才能干涸。 灯前起舞,劝你饮酒,何处含情,可以尽欢。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与久别重逢的朋友朱可大的深情厚谊。诗中,作者通过春花、春鸟、春风等自然景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重逢时的喜悦溢于言表,通过“笑杀山阴一夜舟,笑杀平原十日酒”等句,展现了两人无拘无束、尽情欢聚的场景。诗的结尾,作者以“赤绳系日”和“长鲸吸海”比喻时光的不可逆转和人生的无常,表达了对友情和时光流逝的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展现了明代诗人于慎行的高超艺术成就。

于慎行

明山东东阿人,字可远,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 13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