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刘钝斋年兄下第

十载相看蓟北游,花前又欲起离忧。 黄金色冷空留骏,白石歌残自饭牛。 驿路晓星看佩剑,海门烟雨系渔舟。 青藜何日还相照,刘向谈经鬓欲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十载:十年。
  • 相看:相互看着,这里指相互陪伴。
  • 蓟北:古代地名,今河北省北部一带。
  • 花前:花下,指美好的场景。
  • 离忧:离别的忧愁。
  • 黄金色冷:比喻才华被忽视,如同黄金失去了光泽。
  • 白石歌残:指古代隐士白石先生的歌,这里比喻隐居生活。
  • 自饭牛:自己喂牛,指隐居自给自足的生活。
  • 驿路:古代的官道。
  • 晓星:黎明时的星星。
  • 佩剑:佩戴的剑,象征武士或官员的身份。
  • 海门:海边的大门,这里指海边。
  • 烟雨:蒙蒙细雨。
  • 渔舟:渔民的小船。
  • 青藜:古代照明用的藜火,这里比喻学问的光辉。
  • 刘向:西汉时期的著名学者,这里借指刘钝斋。
  • 谈经:讨论经典,指学术研究。
  • 鬓欲秋:鬓发将白,比喻年纪渐老。

翻译

十年相伴在蓟北游历,如今花下又要面对离别的忧愁。 才华如同冷却的黄金,无人赏识,只能自唱白石歌,隐居喂牛。 清晨在驿路上,看着星光下的佩剑,海边的烟雨中,系着渔舟。 何时才能再次照亮学问的光辉,刘向般的谈经,鬓发已渐显秋意。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刘钝斋下第(落榜)的同情与不舍。诗中通过“黄金色冷”、“白石歌残”等意象,描绘了刘钝斋才华被埋没的无奈与隐居生活的孤寂。同时,“驿路晓星”、“海门烟雨”等景象,增添了离别的凄凉与对未来的迷茫。最后,诗人以“青藜”、“刘向谈经”自喻,表达了对学问的执着与对友人未来的期望。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理想的追求。

于慎行

明山东东阿人,字可远,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 13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