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露白:指露水凝结成白色,形容秋夜的寒冷。
- 枫林:枫树丛生的林地,秋天枫叶变红,景色宜人。
- 菊有华:菊花盛开,华指花朵。
- 寒水:寒冷的河水。
- 蒹葭:芦苇,这里指河边的芦苇丛。
- 千秋:千年,比喻时间长久。
- 呼嵩礼:古代的一种礼仪,呼嵩即呼唤嵩山,嵩山是五岳之一,代表高远。
- 上汉槎:乘船渡过汉水,槎指船。
- 箧里明珠:箧中的明珠,比喻珍贵之物。
- 照夜:照亮夜晚。
- 帆前紫气:帆前的紫色云气,古人认为紫气是吉祥的象征。
- 过成霞:经过后变成晚霞,形容景色美丽。
- 江干:江边。
- 淹留地:停留的地方。
- 词头:指诗文的起始部分。
- 进麻:进献麻布,古代表示尊敬的一种方式。
翻译
秋夜的露水凝结在白色的枫叶上,菊花盛开,我透过寒冷的河水眺望河边的芦苇丛。千年以来,我们共同参与了呼唤嵩山的礼仪,九月初,我们将乘船渡过汉水。箧中的明珠照亮了夜晚,帆前的紫气经过后变成了美丽的晚霞。江边不是停留的地方,到达时,我已经准备好了进献麻布的诗文。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夜的景色和诗人的行程,通过“露白枫林”、“菊有华”等意象展现了秋天的美丽。诗中“千秋共会呼嵩礼”和“九月初回上汉槎”表达了诗人对传统礼仪的尊重和对行程的期待。后两句“箧里明珠来照夜,帆前紫气过成霞”运用比喻和象征,增添了诗意和神秘感。结尾的“江干不是淹留地,到日词头已进麻”则显示了诗人的决心和准备,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于慎行
明山东东阿人,字可远,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 1370篇诗文
于慎行的其他作品
- 《 代寿太宰蒲坂杨公六十 》 —— [ 明 ] 于慎行
- 《 纪赐四十首丙子二月初与经筵进讲纪述 》 —— [ 明 ] 于慎行
- 《 挽赵少虚先生四首 》 —— [ 明 ] 于慎行
- 《 酬寄茅鹿门先生 》 —— [ 明 ] 于慎行
- 《 偕朱可大丞卿王兴甫文学会于子冲藩伯于城西道观二首 》 —— [ 明 ] 于慎行
- 《 西苑鳌山恭纪 》 —— [ 明 ] 于慎行
- 《 送徐端铭太史册封衡藩便道迎养 》 —— [ 明 ] 于慎行
- 《 九月廿五日东园菊下小集四首 》 —— [ 明 ] 于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