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匡时:拯救时世。
- 杞人忧:比喻不必要的忧虑。
- 谏猎书:指劝谏君王的文书。
- 逐客:被贬谪的官员。
- 青海:地名,位于今青海省。
- 仙曹:指朝廷中的高级官员。
- 白云秋:比喻高洁的志向。
- 惠文:指贤明的文官。
- 列署:指官署。
- 霜简:指冷清的官职。
- 神武:指英勇的武将。
- 锦韝:华丽的臂套,这里指武将的装备。
- 长剑:比喻武将的职责。
- 大刀头:比喻武将的勇猛。
翻译
你独自承担起拯救时世的责任,怀抱着不必要的忧虑,劝谏君王的文书已经完成,你却选择了远游。被贬谪的官员,你的梦境随着青海的月光飘荡,朝廷中的高级官员,你的香气在白云秋色中消散。贤明的文官,你在官署中闲坐,手中握着冷清的官职,英勇的武将,你已经卸下了华丽的装备。你仍然怀抱着武将的职责,为国家报效,不需要总是抚摸着大刀头来表现你的勇猛。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董巢雄被贬谪的同情与敬佩。诗中,“匡时独抱杞人忧”展现了董巢雄对国家的深切关怀,而“谏猎书成更远游”则揭示了他因直言进谏而遭贬的命运。后句通过“逐客梦随青海月”等意象,描绘了董巢雄高洁的志向和远大的抱负。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是对董巢雄的赞美,也寄寓了诗人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人生感慨。
于慎行
明山东东阿人,字可远,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 1370篇诗文
于慎行的其他作品
- 《 送朱可大兵部典试广东 》 —— [ 明 ] 于慎行
- 《 山中承苏岱髯国相寄自制铜雀瓦砚戏谢 》 —— [ 明 ] 于慎行
- 《 查虞皋文学自越中遣书相讯寄谢四首 其三 》 —— [ 明 ] 于慎行
- 《 送季大承太史册封韩藩 》 —— [ 明 ] 于慎行
- 《 观孙山人虎丘西湖画卷 》 —— [ 明 ] 于慎行
- 《 朱可大邀同冯太史饮摩诃庵南园步至钓鱼台夜眺还宿法藏精舍次日观慈寿浮图纪游四首南园 》 —— [ 明 ] 于慎行
- 《 子夜歌十二首 其六 》 —— [ 明 ] 于慎行
- 《 寄吴少溪宫录七十 》 —— [ 明 ] 于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