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可大邀同冯太史饮摩诃庵南园步至钓鱼台夜眺还宿法藏精舍次日观慈寿浮图纪游四首南园

何必耽丘壑,居然鹿苑栖。 片云双树顶,孤月上方西。 罢酒闻清梵,探诗见旧题。 归依空品相,不省在招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dān):沉溺,喜爱而沉浸其中。
  • 丘壑:山丘和溪谷,泛指山水幽美的地方。
  • 鹿苑:指佛寺,因佛教传说中鹿苑是佛陀首次讲法的地方。
  • 双树:指娑罗双树,佛教中象征佛陀涅槃的地方。
  • 上方:指天空,高处。
  • 清梵:指清净的梵音,即佛教音乐。
  • 空品相:指观察事物的空性,即佛教中的空观。
  • 招提:指寺庙,源自梵语“Caturdeśa”,意为四方。

翻译

何必沉溺于山水之间,这里竟是佛寺的栖息地。 一片云彩飘过双树之顶,孤月悬挂在高高的天际。 酒宴结束后,听到清净的梵音,探寻诗句,见到前人的题字。 回归并依附于观察事物的空性,却不知自己已身在寺庙之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摩诃庵南园与冯太史饮酒赏景,夜眺钓鱼台,后宿于法藏精舍,次日观慈寿浮图的游历经历。诗中,“何必耽丘壑,居然鹿苑栖”表达了诗人对佛寺清幽之地的向往,而“片云双树顶,孤月上方西”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后两句“罢酒闻清梵,探诗见旧题”反映了诗人在静谧的环境中对佛教音乐的感悟和对前人诗作的追思。结尾“归依空品相,不省在招提”则体现了诗人对佛教空观的领悟,以及在不知不觉中与寺庙的深厚联系。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和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深刻体验。

于慎行

明山东东阿人,字可远,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 13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