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烟江:烟雾缭绕的江面。
- 三五夜:农历十五的夜晚,即月圆之夜。
- 独月:明亮的月亮。
- 推篷:推开船篷,指船行时推开遮盖物。
- 波光:水波反射的光线。
- 进艇:小船前进。
- 银蟾:指月亮,传说月中有蟾蜍,故称。
- 乌鹊:乌鸦和喜鹊,这里指水边的鸟类。
- 渚边:水边的小洲。
- 楼头笛:楼上吹奏的笛声。
- 怀乡:思念家乡。
- 鬓欲秋:鬓发将像秋天一样凋零,形容忧愁使头发变白。
翻译
在烟雾缭绕的江面上,农历十五的夜晚,明亮的月亮引导着我的行舟。 野外的景色随着船篷的推开而逐渐展现,水波反射的光线让小船留连忘返。 天上的月亮仿佛被银色覆盖,水边的鸟儿似乎也感到了忧愁。 此时,楼上传来的笛声让我更加思念家乡,忧愁使我的鬓发仿佛要像秋天一样凋零。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月夜舟行的场景,通过明亮的月光、烟雾缭绕的江面、水波的光影以及楼头的笛声,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略带忧愁的氛围。诗中“独月引行舟”一句,既表达了月光的引导作用,又暗含了诗人孤独的心境。后文的“怀乡鬓欲秋”则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这种情感给诗人带来的忧愁和衰老的感受。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于慎行
明山东东阿人,字可远,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 1370篇诗文
于慎行的其他作品
- 《 春日同于子冲上灵岩寺四首 》 —— [ 明 ] 于慎行
- 《 朱可大邀同冯太史饮摩诃庵南园步至钓鱼台夜眺还宿法藏精舍次日观慈寿浮图纪游四首南园 》 —— [ 明 ] 于慎行
- 《 贺王郎季辅新补博士弟子 》 —— [ 明 ] 于慎行
- 《 子冲携尊方山相候因谋卜筑 》 —— [ 明 ] 于慎行
- 《 登华不注绝顶 》 —— [ 明 ] 于慎行
- 《 田钟台殿读初春诣阙是秋即请告南旋寄此戏问 》 —— [ 明 ] 于慎行
- 《 秋日从诸亲友饮城南溪上遇雨呈亭山周师二首 》 —— [ 明 ] 于慎行
- 《 寄儿纬京师 》 —— [ 明 ] 于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