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岱君:指泰山神,古人认为泰山是神灵居住之地。
- 汉柏:指汉武帝在泰山所植的柏树,后成为观景之处。
- 秦松:指秦始皇在泰山所植的松树,后被刻石铭记。
- 勒铭:刻石记功。
- 此生游已倦:指作者对游历感到疲倦。
- 何地酒能醒:意指在何处饮酒能够清醒,表达了对世俗的厌倦和对超脱的向往。
- 杖底千峰色:指拄杖行走时,脚下是连绵不断的山峰景色。
- 未了青:指山色依旧青翠,未曾改变。
翻译
茫茫的今古事,我欲问泰山神灵。 汉武帝的柏树徒然称为观景,秦始皇的松树也枉然刻石铭记。 这一生游历已感疲倦,何处饮酒能够清醒? 拄杖行走,脚下是连绵不断的山峰景色,山色依旧青翠,未曾改变。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泰山绝顶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诗中“汉柏虚称观,秦松枉勒铭”反映了历史的虚幻和功名的无谓,而“此生游已倦,何地酒能醒”则抒发了对超脱世俗的向往。结尾“杖底千峰色,依然未了青”以山色的恒久不变,暗示了自然界的永恒与人生的短暂对比,增强了诗歌的哲理意味。
于慎行
明山东东阿人,字可远,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 1370篇诗文
于慎行的其他作品
- 《 岁暮送汪山人敬仲南还 》 —— [ 明 ] 于慎行
- 《 送田钟台殿读省觐南还四首 》 —— [ 明 ] 于慎行
- 《 出塞四首为辽左李大将军赋 》 —— [ 明 ] 于慎行
- 《 秋日从诸亲友饮城南溪上遇雨呈亭山周师二首 》 —— [ 明 ] 于慎行
- 《 寄吴少溪宫录七十 》 —— [ 明 ] 于慎行
- 《 因周太史使还海上寄杨鍊庵丈及澄上人一首 》 —— [ 明 ] 于慎行
- 《 天津观潮 》 —— [ 明 ] 于慎行
- 《 抵舍承邢知吾侍御赐问裁答二首 》 —— [ 明 ] 于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