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明时:指政治清明的时代。
- 经术:指经学,即研究儒家经典的学问。
- 鬓双华:指两鬓斑白,形容年纪已老。
- 啼猿:猿猴的啼叫声,常用来形容边远地区的荒凉。
- 赊:遥远。
- 巴人:指巴蜀地区的人。
- 讼芋:指诉讼之事,芋在此处比喻琐碎的纠纷。
- 仙令:对县令的美称,此处指叶子汉。
- 挂帆:指乘船。
- 濯锦:指成都的濯锦江,也称锦江。
- 文翁:西汉时期的蜀郡太守,以兴学著称。
- 扬马:指扬雄和司马相如,两位都是西汉著名的文学家,蜀地人。
翻译
在政治清明的时代,你研究经学,如今两鬓已斑白,西去的路途遥远,猿猴的啼声在耳边回响。 此时巴蜀之地的人们没有琐碎的诉讼,而你这位县令,向来只专注于栽花养性。 你在峡中乘船时遇到了春天的雪,又在锦江边欣赏晚霞,玩弄着水边的霞光。 自从文翁在此地兴学以来,至今扬雄和司马相如这样的名家依然声名远扬。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叶子汉作为一位县令,在政治清明的时代,远离纷扰,专注于文化修养和自然美景的生活状态。诗中通过对比“巴人无讼芋”与“仙令只栽花”,突出了叶子汉的清高与超脱。后两句以文翁、扬马的典故,赞美了叶子汉的文化修养和对当地文化教育的贡献,表达了对叶子汉的敬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