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子元日述怀

· 尹台
糟粕从谁问斲轮,支离七十又逢春。 生逢四圣休明世,仕列三朝礼乐臣。 老向星辰忘听履,病将舟楫寄垂纶。 子房本乏神仙骨,白发能抛乌角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糟粕(zāo pò):指粗糙无用的东西,这里比喻无用之物。
  • 斲轮(zhuó lún):古代用来磨面的工具,这里比喻技艺或才能。
  • 支离:形容身体衰弱,这里指年老体衰。
  • 四圣:指古代的四位圣人,这里泛指贤明的君主。
  • 休明:美好而光明,指政治清明。
  • 礼乐臣:指负责礼仪和音乐的官员。
  • 星辰:比喻高官显贵。
  • 听履:指听从命令,履行职责。
  • 舟楫:船和桨,比喻隐居生活。
  • 垂纶:钓鱼,比喻隐居或闲适的生活。
  • 子房:指汉代张良,这里比喻作者自己。
  • 乌角巾:古代文人的头巾,这里比喻文人的身份。

翻译

我这无用之身,还能向谁请教技艺呢?七十岁又迎来了春天,身体已经衰弱。 生逢贤明君主治下的盛世,位列三朝,成为负责礼仪和音乐的官员。 年老时,我已不再履行高官的职责,而是寄情于隐居的船上,垂钓自娱。 我虽如张良般有志,但终究不是神仙,白发已现,抛却了文人的头巾。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尹台对自己一生的回顾和感慨。诗中,“糟粕从谁问斲轮”一句,既表达了对自身价值的怀疑,也透露出对世事的无奈。诗人在“四圣休明世”中感到庆幸,但又因“支离七十又逢春”而自怜。末句“子房本乏神仙骨,白发能抛乌角巾”则深刻反映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超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晚年的心境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尹台

明吉安府永新人,字崇基,号洞山先生。嘉靖十四年进士。授编修。迁国子司业,所奖拔多为名士。旋还任修撰,专理诰敕。忤仇鸾,几得罪,会鸾先被杀,乃已。严嵩欲结为姻好,拒之,遂有怨。出为南京祭酒,将行,劝嵩勿害杨继盛。历官为南京礼部尚书。留意理学,其学不傍门户,能密自体验。有《洞农堂集》。 ► 5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