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警二首

男儿生岂负头颅,久事雕虫愧壮夫。 欲问偃妖诛楛矢,谁惊穆御誓桃弧。 貉奴白帢频收系,蛾贼黄巾未伏辜。 今日拥书三万卷,可堪持作解兵符。
拼音

所属合集

#三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雕虫:指琐碎的技艺或小技,这里比喻文人的小技能。
  • 偃妖:指平息妖邪之事。
  • 楛矢:古代的一种箭,这里指战争。
  • 穆御:指忠诚的臣子。
  • 桃弧:古代的一种兵器,这里指战争。
  • 貉奴:指被俘虏的敌人。
  • 白帢:古代的一种帽子,这里指被俘虏的敌人的服饰。
  • 蛾贼:指叛乱的贼人。
  • 黄巾:指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这里泛指叛乱。
  • 伏辜:指受到应有的惩罚。
  • 解兵符:指解除军事职务的命令。

翻译

男儿生来岂能辜负自己的头颅,长久以来从事琐碎的技艺,我感到愧对壮士的称号。 想要询问如何平息妖邪之事,消除战争的威胁,谁又能惊动忠诚的臣子誓言保卫国家。 被俘虏的敌人频繁被收押,叛乱的贼人尚未受到应有的惩罚。 今天我拥有三万卷书籍,但这些知识又怎能用来解除军事职务呢?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身为男儿却未能投身于国家大事的愧疚之情。诗中,“雕虫”与“壮夫”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诗人对于个人技艺与国家大事之间的价值判断。后句通过对“偃妖”、“楛矢”、“穆御”、“桃弧”等战争元素的提及,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于国家安危的关切。结尾处的“三万卷”与“解兵符”的对比,既展示了诗人的学识,也透露出他对于自己无法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无奈。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于个人角色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