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司成之留雍十二韵

· 尹台
帝宅金陵峙,儒垣璧水开。 川遗秦凿迹,山隐晋临台。 槎汉通南斗,文星出上台。 阳城真士范,李白信仙才。 日月鳌宫丽,风云虎观回。 誉髦归德造,狂简藉成裁。 六义经帏展,三长史局推。 论恩终楮薛,侍从陋邹枚。 赤绂皋比拥,丹心衮职陪。 金镛登笋簴,玉驭待龙媒。 时序玄驹变,江湖白雁来。 愁心牵饯引,惆怅对深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帝宅:指帝王的居所。
  • 金陵:今南京,古时为六朝古都。
  • 儒垣:指学府,这里特指国子监。
  • 璧水:指国子监内的璧池,象征学问的源泉。
  • 川遗:河流留下的痕迹。
  • 秦凿迹:秦朝开凿的遗迹。
  • 晋临台:晋朝的遗迹。
  • 槎汉:指银河,比喻学问高深。
  • 南斗:星宿名,象征高远。
  • 文星:文曲星,象征文学才华。
  • 上台:指高官显位。
  • 阳城:古代地名,这里指李司成。
  • 士范:士人的典范。
  • 李白:唐代著名诗人,比喻李司成有诗才。
  • 仙才:超凡的才华。
  • 鳌宫:神话中的宫殿,比喻朝廷。
  • 虎观:指国子监,比喻学术之地。
  • 誉髦:指有才华的人。
  • 德造:德行的培养。
  • 狂简:指文章风格豪放简练。
  • 六义:指《诗经》的六义,即风、雅、颂、赋、比、兴。
  • 经帏:指经书。
  • 三长:指史官的三大职责,即记言、记事、记人。
  • 史局:史官的职位。
  • 楮薛:指纸张,比喻文章。
  • 侍从:指侍奉帝王的人。
  • 邹枚:指邹衍和枚乘,古代著名的文学家。
  • 赤绂:红色的官服。
  • 皋比:指虎皮,比喻威严。
  • 丹心:忠诚的心。
  • 衮职:指帝王的职责。
  • 金镛:古代的一种乐器。
  • 笋簴:指悬挂乐器的架子。
  • 玉驭:指帝王的车驾。
  • 龙媒:指帝王的使者。
  • 时序:时间的顺序。
  • 玄驹:指蚂蚁,比喻微小。
  • 白雁:秋天的象征,比喻季节的变化。
  • 饯引:送行的引导。
  • 深杯:指酒杯,比喻饮酒。

翻译

帝王的居所金陵巍峨耸立,学府国子监如璧池般开启学问之门。河流留下了秦朝开凿的痕迹,山峦隐匿着晋朝的遗迹。学问高深如同银河通向南斗星宿,文学才华如文曲星升至高官显位。朝廷如神话中的鳌宫般辉煌,学术之地如虎观般风云变幻。有才华的人在这里得到德行的培养,文章风格豪放简练得以成就。《诗经》的六义在这里展开,史官的三大职责在这里被推崇。文章如同纸张般被赞誉,侍奉帝王的人被视为不如古代文学家邹衍和枚乘。穿着红色官服,拥有虎皮般的威严,忠诚的心陪伴着帝王的职责。古代的乐器金镛被悬挂在架子上,帝王的车驾等待着使者的到来。时间的顺序如同蚂蚁般微小地变化,秋天的象征白雁飞来。忧愁的心随着送行的引导,惆怅地对着酒杯。

赏析

这首作品是尹台送别李司成时所作,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典故,表达了对李司成才华和品德的赞美,以及对其离别的惆怅之情。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历史和文化典故,如“金陵”、“璧水”、“南斗”、“文星”等,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历史的熟悉。同时,通过对李司成的比喻和赞美,如“士范”、“仙才”,体现了对其人格和才华的高度评价。整首诗语言华丽,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送别诗。

尹台

明吉安府永新人,字崇基,号洞山先生。嘉靖十四年进士。授编修。迁国子司业,所奖拔多为名士。旋还任修撰,专理诰敕。忤仇鸾,几得罪,会鸾先被杀,乃已。严嵩欲结为姻好,拒之,遂有怨。出为南京祭酒,将行,劝嵩勿害杨继盛。历官为南京礼部尚书。留意理学,其学不傍门户,能密自体验。有《洞农堂集》。 ► 5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