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杨鸣鹤还鸿山

· 贝琼
慷慨长歌行路难,何乡堪借一枝安。 鼋鼍吐浪江湖阔,蟋蟀近人天地寒。 田父朝携新酒送,山妻夜补旧衣完。 只应去逐梁鸿隐,万壑风烟试独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慷慨(kāng kǎi):情绪激昂,充满激情。
  • 长歌:长篇的诗歌,此处指长篇的歌唱。
  • 行路难:比喻人生的旅途充满困难和挑战。
  • 何乡:何处,哪个地方。
  • 一枝:比喻简陋的栖身之所。
  • 鼋鼍(yuán tuó):古代传说中的大鳖和鳄鱼。
  • 吐浪:形容水波汹涌。
  • 蟋蟀:一种昆虫,常在夜间鸣叫。
  • 近人:靠近人,与人亲近。
  • 田父:老农,农民。
  • 山妻:山中的妻子,指隐居者的妻子。
  • 梁鸿:东汉时期的隐士,以隐居山林著称。
  • 万壑:无数的山谷。
  • 风烟:风和烟雾,常用来形容山林间的景象。

翻译

情绪激昂地唱着《行路难》,哪里有地方能让我安身呢? 大鳖和鳄鱼在广阔的江湖中翻腾,蟋蟀在寒冷的天地中靠近人鸣叫。 老农早晨带着新酿的酒来送行,山中的妻子夜晚补好了旧衣服。 我只想追随梁鸿去隐居,独自欣赏那万壑间的风烟。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感慨。诗中,“慷慨长歌行路难”一句,既展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又暗含了对人生艰难的感慨。后文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如“鼋鼍吐浪江湖阔”和“蟋蟀近人天地寒”),进一步以景抒情,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渴望。结尾的“只应去逐梁鸿隐,万壑风烟试独看”更是直抒胸臆,表明了诗人决心远离尘嚣,追求心灵自由的愿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情怀。

贝琼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阙,字廷臣。元末领乡荐,年已四十八。战乱隐居,张士诚屡辟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国子助教,与张美和、聂铉并称“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国子监,教勋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 5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