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朱伯良赴陇西县丞

· 贝琼
巩昌风俗今犹古,城郭弦歌足几家。 渭水北来同穴近,陇山西过武功赊。 天连苜蓿荒秋雨,地种葡萄压紫霞。 更喜清官有朱邑,明年新政万人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巩昌:地名,今甘肃省陇西县一带。
  • 弦歌:古代弦乐器伴奏的歌声,这里指音乐和歌声。
  • 渭水:黄河的一条支流,流经陕西。
  • 同穴:指渭水与巩昌相近。
  • 陇山:山名,位于今甘肃省。
  • 武功:地名,今陕西省武功县。
  • :远。
  • 苜蓿:一种植物,常用来喂养牲畜。
  • 荒秋雨:秋天的雨,使苜蓿地显得荒凉。
  • 葡萄:一种水果,也可酿酒。
  • 压紫霞:形容葡萄成熟时颜色鲜艳,如同压在紫霞之上。
  • 朱邑:人名,此处指朱伯良。
  • 清官:廉洁的官员。
  • 新政:新的政策或治理方式。
  • 万人誇:万人称赞。

翻译

巩昌的风俗至今仍保留着古朴的特色,城郭中弦歌声声,居民不多。渭水从北边流来,与巩昌相邻,陇山从西边延伸,距离武功还很远。天空中连绵的苜蓿在秋雨中显得荒凉,地上种植的葡萄颜色鲜艳,如同压在紫霞之上。更令人欣喜的是,有像朱邑这样的清官,他的新政将在明年受到万人的称赞。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巩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通过对渭水、陇山的描写,展现了地域的辽阔与边远。诗中“天连苜蓿荒秋雨,地种葡萄压紫霞”一句,以对比手法,既表现了自然环境的荒凉,又赞美了葡萄的丰收与美丽。结尾提到朱伯良这样的清官,预示着他的新政将带来民众的赞誉,体现了对廉洁政治的期待和赞美。

贝琼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阙,字廷臣。元末领乡荐,年已四十八。战乱隐居,张士诚屡辟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国子助教,与张美和、聂铉并称“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国子监,教勋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 5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