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樵山
昔闻西樵山峰七十二,巃嵷削天出平地。金瓯山势蜿蜒开,盘互其中四十里。
校书题破青山色,留得游人供宿醉。露氅风瓢结伴行,为向层峦旷盈视。
春当二月花气迎,拂林低霭如有情。丹梯远接翳门上,夹道草色春风生。
此山由来岭外奇,不到山中迥不知。黄云孤逦擎仙掌,沧海光涵浴日池。
上为云屏玉峙,七星浮黛以蔽亏。下为喷玉飞帘,千山溅雪而寒漪。
石梁倒挂明珠玑,素涛飞舞双白螭。中峰遥接天柱眉,雷坛火盖多累垂。
鸡声鸣午云间出,桃花流水何参差。仰天长啸振衣立,大科小科如拱揖。
洞拂蓬莱叠锦张,石绽芙蓉空翠湿。相传乌利炼金砂,银井留丹覆绛霞。
又传紫姑服日华,素烟玉女明三花。群真遥来聚窟宅,遂令窅窱成幽遐。
孤怀寂寂松风石,搔首林皋如夙昔。夕阳佳色款荆扉,春送香风生两腋。
每道银鱼妨赏识,草堂猿鹤怜乖隔。胜情空复留尘迹,长使山灵笑逋客。
何时揽浮邱之袖兮拉安期之舄,瑶草春深挂萝席。
方丘原自足烟霞,又奚事于朝期五岳兮暮驰七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巃嵷(lóng sǒng):山势高耸的样子。
- 金瓯:指山势如金瓯般完整。
- 盘互:交错盘绕。
- 校书:校对书籍,此处指题诗。
- 露氅风瓢:形容穿着轻便,准备远行。
- 盈视:满眼所见。
- 翳门:山门,指山口。
- 黄云孤逦:形容山峰高耸入云。
- 擎仙掌:形容山峰形状如手掌。
- 浴日池:形容山顶的湖泊如能沐浴日光。
- 云屏玉峙:形容山峰如屏风,玉立。
- 蔽亏:遮挡。
- 喷玉飞帘:形容瀑布如玉帘飞泻。
- 寒漪:寒冷的水波。
- 石梁:石桥。
- 明珠玑:形容水珠如明珠。
- 白螭(chī):古代传说中的白色龙形生物。
- 天柱:指高耸的山峰。
- 累垂:连续下垂。
- 大科小科:指山中的大小山峰。
- 乌利:传说中的仙人。
- 银井留丹:指仙人炼丹留下的遗迹。
- 紫姑:传说中的仙女。
- 日华:日光。
- 三花:指三朵花,常用来形容仙境。
- 窅窱(yǎo tiǎo):深远的样子。
- 孤怀寂寂:孤独寂寞的心情。
- 荆扉:柴门。
- 银鱼:指银色的鱼,可能指山中的溪流。
- 逋客:逃亡者,此处指隐居者。
- 浮邱:传说中的仙山。
- 安期:传说中的仙人。
- 瑶草:仙草。
- 方丘:指山中的平地。
- 五岳:指中国的五大名山。
- 七泽:指多个湖泊。
翻译
昔日听闻西樵山有七十二座高峰,它们高耸入云,从平地拔地而起。山势如金瓯般完整,交错盘绕,占地四十里。校对书籍时题诗赞美这青山,留下了游人沉醉的记忆。穿着轻便,准备远行,与同伴一起向层峦叠嶂望去,满眼所见皆是美景。
正值二月,春花盛开,气息宜人,林间的低霭似乎带着情感。沿着丹梯向上,通往翳门,夹道草色在春风中摇曳生姿。此山在岭外堪称奇观,不到山中难以知晓其美。黄云孤峰高耸,形如仙掌,山顶湖泊如能沐浴日光。
山峰如屏风玉立,七星山峰浮现黛色,遮挡了视线。下方瀑布如玉帘飞泻,千山溅雪,寒冷的水波荡漾。石桥倒挂,水珠如明珠,白螭在素涛中飞舞。中峰遥接天柱,雷坛火盖连绵下垂。
鸡声在云间响起,桃花流水错落有致。仰天长啸,振衣而立,大科小科山峰如在拱手致敬。洞中仿佛蓬莱仙境,石绽芙蓉,空翠湿润。相传乌利在此炼金砂,银井留丹,覆盖着绛霞。又传紫姑服日华,素烟玉女明三花。群真遥来聚窟宅,使得这幽深之地更显神秘。
孤独寂寞的心情在松风石上,回首林中如往昔。夕阳佳色款待荆扉,春送香风生两腋。每道银鱼妨赏识,草堂猿鹤怜乖隔。胜情空留尘迹,长使山灵笑逋客。何时能揽浮邱之袖,拉安期之舄,瑶草春深挂萝席。
方丘原自足烟霞,又何必朝期五岳,暮驰七泽。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西樵山的壮丽景色,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将山峰、瀑布、湖泊等自然景观描绘得栩栩如生。诗中不仅赞美了山的自然美,还融入了仙境的传说,增添了神秘色彩。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仙境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渴望和对尘世的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