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既望凤皇山晚归

· 贝琼
村黑畏冲虎,且复归柴门。 风林月未出,宿鸟争且喧。 浮云忽断续,万丈飞金盆。 湛湛天宇高,光气相吐吞。 我行月还逐,是身亦无根。 试求不死药,飞腾同久存。 老妻有斗酒,洗盏当前轩。 酌酒消我忧,万事俱忘言。
拼音

所属合集

#十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
  • 凤皇山:山名,具体位置不详。
  • 柴门:用树枝编扎的简陋门。
  • 宿鸟:栖息在树上的鸟。
  • 金盆:比喻月亮。
  • 湛湛:深而清澈的样子。
  • 吐吞:吞吐,形容光气的变化。
  • 不死药:传说中能使人长生不老的药物。
  • 前轩:屋前的走廊。

翻译

农历十月十六日,在凤皇山傍晚归家。 天色已暗,担心路上有虎,便匆匆回到简陋的门前。 风中的树林里月亮还未升起,栖息的鸟儿争相喧闹。 忽然间,浮云断续,月亮如万丈金盆般飞出。 深邃的天空显得格外高远,月光与云气相互吞吐变化。 我行走时月亮也跟随着,感觉自己仿佛没有根基。 尝试寻找那传说中的不死之药,希望能与天地同存。 老伴准备了小酒,在屋前的走廊上清洗酒盏。 饮酒消解我的忧愁,一切烦恼都随着不言而喻。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在十月十六日傍晚从凤皇山归家的情景,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诗中“风林月未出,宿鸟争且喧”生动地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生机,而“浮云忽断续,万丈飞金盆”则巧妙地以云和月为媒介,展现了天空的壮阔与神秘。最后,诗人通过与老伴共饮的场景,抒发了对简单生活的满足和对世事的超然态度。

贝琼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阙,字廷臣。元末领乡荐,年已四十八。战乱隐居,张士诚屡辟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国子助教,与张美和、聂铉并称“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国子监,教勋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 5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