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子

· 贝琼
南风院落扫繁英,薝卜无人也自荣。 五月六花开白雪,何年三粒种青城。 已将色染天衣重,那惜香分水殿清。 胡蝶梦回闻更好,酒醒夜半月微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薝卜(zhān bó):即栀子花,一种常绿灌木,夏季开花,花色洁白,香气浓郁。
  • 三粒种青城:指栀子花种子的传说,据说栀子花是由三粒种子在青城山种下后长成的。
  • 天衣:指天上的仙衣,这里比喻栀子花的洁白如仙衣。
  • 水殿:指宫殿中的水边建筑,这里用来形容栀子花的香气清新。
  • 胡蝶梦回:比喻梦境,出自《庄子·齐物论》中的“庄周梦蝶”故事。

翻译

南风吹过院落,扫去了繁花,栀子花即使无人欣赏,也独自盛开。五月里,栀子花如白雪般绽放,不知是何年,三粒种子在青城山种下。它已将洁白染上天衣,哪还吝惜香气,分给水殿的清新。梦醒后,蝴蝶飞舞,栀子花的香气更加迷人,酒醒时,夜半的月光微微明亮。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栀子花在夏日院落中独自盛开的景象,通过“南风院落扫繁英”与“薝卜无人也自荣”的对比,突出了栀子花的坚韧与自足。诗中“五月六花开白雪”形象地描绘了栀子花的洁白与盛开,而“何年三粒种青城”则增添了一丝神秘与传说色彩。后两句“已将色染天衣重,那惜香分水殿清”赞美了栀子花的美丽与香气,最后以“胡蝶梦回闻更好,酒醒夜半月微明”作结,营造了一种梦幻而宁静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栀子花及其香气的深深喜爱。

贝琼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阙,字廷臣。元末领乡荐,年已四十八。战乱隐居,张士诚屡辟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国子助教,与张美和、聂铉并称“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国子监,教勋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 5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