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与太子诸王三月三日龙池春禊应制
故事修春禊,新宫展豫游。
明君移凤辇,太子出龙楼。
赋掩陈王作,杯如洛水流。
金人来捧剑,画鹢去回舟。
苑树浮宫阙,天池照冕旒。
宸章在云表,垂象满皇州。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春禊(chūn xì):古代在春季举行的祭祀活动,以祈求神灵保佑农作物生长。
- 豫游:指帝王游猎。
- 凤辇(fèng niǎn):帝王乘坐的车驾。
- 龙楼:指太子的宫殿。
- 陈王:指曹操,因其曾封陈王。
- 洛水:流经洛阳的一条河流,古代常用于比喻繁华或文化。
- 金人:指侍卫或宫中的武士。
- 画鹢(huà yì):古代船头常画鹢鸟,此处指船。
- 天池:指皇宫中的池塘。
- 冕旒(miǎn liú):帝王的冠冕,代指帝王。
- 宸章(chén zhāng):帝王的诗文。
- 皇州:指京城。
翻译
按照古时的传统举行春禊,新宫中展开了帝王的游猎活动。 明君驾着凤辇前来,太子也从龙楼中走出。 诗赋的才华掩盖了陈王的作品,酒杯如同洛水般流转不息。 金甲武士前来捧剑,画有鹢鸟的船只去而复返。 宫苑中的树木环绕着宫阙,天池的水面映照着帝王的冕旒。 帝王的诗文高悬云端,其景象遍布整个京城。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唐代三月三日春禊的盛况,通过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皇家春日的繁华与庄严。诗中“凤辇”、“龙楼”等词语凸显了皇家的尊贵,而“洛水流”、“画鹢去回舟”则增添了诗意与动感。最后两句以“宸章在云表,垂象满皇州”作结,不仅赞美了帝王的文采,也象征着皇恩浩荡,遍布天下。整首诗语言典雅,意境开阔,充分展现了王维作为诗人的高超技艺和对皇家文化的深刻理解。

王维
王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396篇诗文